癌細胞在缺氧狀態下,放射治療核種所發射的游離輻射能夠產生的自由基(一些過氧或是超氧分子)就會變少,自然殺傷力會降低,也就是(B)會降低癌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度,(A)的部分不論放射核種是採注射吸收或是組織內植入的方式,停留的時間都不會有變化,(C)和(D)更是毫不相干。
42 I-131治療隔離病房中,最容易造成放射性嚴重污染的是下列何者? (A)病患換洗衣物 (B)病床 (C)病患使用的衛浴設備 (D)病患使用的餐桌
I-131在服用後最主要的排泄途徑就是泌尿系統以及腸道系統,只有很微量會自汗腺中排出,因此在輻射防護上所要特別注意的,便是(C)病患使用的衛浴設備,所有來自I-131治療隔離病房廁所中的廢水都必須另外自獨立的管線儲存,不可以直接排入下水道,其他(A)和(B)的床單在更換後也最好儲放一陣子等確認無放射活性後再清洗,至於(D)應該是完全沒有影響的。
這題考了非常多次,目前臨床上用來做放射核種治療最主要是利用該核種所蛻變所發射的(B)β-粒子,而台灣目前臨床上真正使用的只有I-131以及Sr-89兩種。
我在93年第1次高考第13題有寫到:根據原子能委員會所公佈的"醫用放射性物質與可發生游離輻射設備輻射安全檢查項目及其作業規定"中第一項第四條非密封放射性物質之作業場所中的第八點中有提到"以大劑量做治療時或使用之放射性物質活度超過一.一一拾億貝克(GBq),應設治療室,治療室外對一般人員或工作人員之劑量應符合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之規定。",因此經過換算後活度最大不能超過30 mCi,否則就必須住院治療,在四個選項中只有(A)符合條件,(B)是做骨骼掃描時所給予的劑量,(C)是用來治療骨轉移疼痛時所使用的藥劑,在加拿大和英國使用的劑量為5 mCi,台灣目前所能買到的為單一劑量4 mCi,(D)以前有人拿In-111 chloride來做發炎及腫瘤的掃描,它的用處和Ga-67差不多,但是因為價格昂貴而且效果不比Ga-67好,所以很少人直接以元素的狀態來使用它,多半是與其他藥物或是抗體結合後才拿來使用,現在國內核研所新合成了一個藥物叫做In-111 DTPA-Octreotide,已經委託台北榮總進行臨床試驗,未來將會通過衛生署許可而上市,因此將會是下一次考試時所必須特別注意的重點藥物,此項核醫藥物在臨床上是應用於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s),包括甲狀腺髓質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s)、嗜鉻細胞瘤(phenochromocytomas)、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s)、副神經節瘤(paragangliomas)等。
45 以Sr-89治療癌症骨轉疼痛,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Sr-89核種必須使用鎢鋼容器保存 (B)Sr-89核種注射前要參考廠商所紀錄的測量時間與放射活性 (C)Sr-89主要由糞便排出體外 (D)接受Sr-89治療的病患居於輻射防護上的要求,必須住院隔離
在一些參考書籍中有提到,國外治療癌症骨轉疼痛有使用以下幾個核種,Re-188 HEDP,Sm-153 EDTMP,Re-186 HEDP,I-131 BDP,Sn-117m DTPA,P-32 phosohate,Sr-89 chloride,國內目前臨床上只有使用Sr-89,其他的核種雖然名字不好記,但是在未來考題趨向複雜化的狀況下,最好還是稍微花心思背一下,未來的考題對於Sr-89的著墨會漸漸增加,因此我自一本目前核醫界最熱門的參考書籍中節譯一段有關Sr-89的文章:[Sr-89一般是以與氯離子結合的方式來作為注射用藥劑,在靜脈注射後S r-89就會被腫瘤組織周圍的骨骼所吸收,其中被腫瘤侵犯和正常部分的骨骼所吸收的比例大約介於3:1到15:1之間,Sr-89最的排泄途徑為泌尿系統(80%)以及糞便排出(20%),生理半衰期約為4至5天,但是大約有30~35%的Sr-89會殘存於在正常的骨骼上達10~14天,在3個月後也還維持在20%左右的攝取量,如果是被腫瘤侵犯部位的骨骼在3個月時仍然保持著當時89~90%的注射劑量。Sr-89的物理半衰期為50.5天,其釋放β粒子最大能量在1.43 MeV,平均穿透組織深度為2.4 mm,所發射的γ-ray能量為0.910 MeV,不過豐度只有0.01%。在注射Sr-89時必須慢慢在60~120秒內打完,如果注射速度太快被注射者會有被蟲子搔爬的不適感,在使用的劑量方面並無定論,如果是以20~25 μCi/Kg的劑量來使用似乎最不容易造成骨髓造血功能的傷害,特別要注意的是,即使病患沒有接受化療,也無法推斷在接受Sr-89治療後,引發的骨髓抑制情況的會有多嚴重,因為骨髓中負責造血的幹細胞可能已經被癌細胞所取代了,一般在接受治療後在第5~8週血小板和淋巴球只剩下原來的60~70%,到了10~16週會才會回復。在注射Sr-89後最快在3天後就有反應,但是一般都是在第二個禮拜後才有感覺,也有遲至25天才有疼痛減輕的例子(在分析這些資料時已經排除了一些生命剩下不到1個月的患者)。在一些已經發表的資料中,約有65~90%的人能藉著Sr-89減輕疼痛,但是其中真正能完全消除疼痛的只佔全部的5~20%,平均的止痛時間可以有3至6個月,如果需要再次繼續Sr-89的療程,最好有3個月的間隔。在加拿大曾進行一個隨機只進行電療或是電療加上Sr-89治療(使用劑量為10.8 mCi,為美國使用劑量的2至3倍)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合併治療的病患疼痛復發的時間會明顯的較只有電療的那一組來的延後,這些加拿大以及一些來自英國的資料都指出接受Sr-89治療的病患出現新疼痛部位的比例減少很多,Sr-89能這麼有療效應該歸功於它的長物理以及生物半衰期,不過加拿大的研究也指出目前並沒有證據能指出Sr-89的治療能夠延長患者存活的時間。紐西蘭的報告則指出,如果病患的PSA(前列腺特異抗原,站長註:前列腺癌患者此數值會升高)數值在接受Sr-89治療後有下降的話,該病患的存活時間會比對Sr-89沒有反應的人長兩倍以上,不過PSA數值的下降和臨床上疼痛減少的程度並沒有相關性,因此似乎指出了疼痛會減少的原因並不只是腫瘤細胞的死亡而已,應該還有其他的機制在作用。我們並無法斷定哪一種癌症骨轉移的病患在接受Sr-89治療後能減少疼痛,以及對於其所造成的骨髓壓抑發生的時機和強度,以及Sr-89的使用劑量並未與其療效呈現出相關性。]以上就是書上提及Sr-89的部分文章,看完後接下來我們再去看題目,就簡單多了,(A)Sr-89主要是發射β粒子,幾乎沒有γ-ray,因此僅需要以壓克力或是塑膠容器盛裝保存即可,(B)同樣的,要準確測量β粒子的活度必須使用液態偵檢器,相信這個東西並不是大家都有,因此請相信原廠的紀錄即可,(C)主要是由尿液排出,(D)法規上未達30 mCi是無須住院的,居於輻射防護上的要求也無此需要,因為一是劑量並不高,二則是Sr-89幾乎不放出γ-ray,所以除非是飲用水遭病患尿液污染,否則Sr-89的輻射劑量多作用在病患身上,不會危害他人。
在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上,根據反應物濃度與其化合物之生成速率的關係可以區分為零級,一級,二級一直到n級,中間的詳細定義有一點繁複,簡單的化學反應多屬於零級或是一級反應,簡單的來說,如果反應物一開始的濃度很低,那麼整體的反應速率會隨著反應物的濃度上升而增加,那麼這就是屬於一級反應,如果說反應物的濃度一開始就已經很高了,那麼即使你再增加反應的濃度,整體的反應速率還是不會提升,這就是屬於零級反應,因此簡單的歸納起來,在A+E-->AE-->C+E的反應式中,A為反應物的濃度,E為酵素的濃度,C為生成物的濃度,如果增加A的濃度能提升C的生成速率就算是一級反應,如果增加A之後C的濃度不見提升的話,就歸屬於零級反應,在RIA的分析中,利用的原理是競爭法,就是說反應式中的A包含了未知物以及一些標幟上同位素已知濃度的分子,因此反應一開始A的濃度就已經很大了,而且反應的速率和A的濃度無關,因此是屬於(A)原級反應。
放射免疫分析法最只要是利用抗原和抗體之間的結合來達到分析的目的,所有抗體都是針對目標物抗原上的特殊辨識位置而設計的,因此在(A),(B)和(C)方面是無庸置疑的,但是(D)的部分則是所有RIA試劑生產廠商所必須竭力避免發生的事,如果一個抗體會與A抗原結合同時也會和B抗原結合的話,那麼將會嚴重干擾實驗的正確性,也就是說所設計生產的抗體有問題,那麼打從一開始這項產品就無法通過廠商內部的品管,自然就不會上市販賣了。
48 放射免疫分析 (RIA) 中,固相分離法是將下列何者與固相結合? (A)抗原 (B)抗體 (C)放射性標幟抗原 (D)放射性標幟抗體
在回答這題之前我們先複習一下92年第2次專技考第22題:在放射免疫分析(RIA)中,下列那一部份之濃度被設計為不足量,以達到競爭性反應的目的?(A)抗體(antibody)
(B)標記抗體(radio-labeled antibody) (C)抗原(antigen) (D)標記抗原(radio-labeled antigen)
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大致上來說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競爭法,一種是三明治法(IRMA法),在偵測分子量小、濃度低的物質(例如T3,T4)會使用競爭法,在偵測分子量大、濃度高的物質(例如B肝表面抗原或抗體)則使用三明治法。競爭法的原理舉例來說,在特殊已經附著上固定量抗體(會和T3結合的東西)的試管裡,有著未知濃度的甲狀腺賀爾蒙T3的血清,為了求出其濃度,我們就加進去很多很多假的T3(分子結構和T3很像並結合上放射性同位素的東西),然後加以incubation使抗原和抗體結合,然後呢,把試管沖一沖wash一下,只留下已結合的抗原抗體複合物,這樣當這些抗體和真假T3結合時,如果真的T3比較多,結合的位置就會被真T3佔走,使得有放射活性的假T3能結合上去的變的很少,那麼所測出來的count數就會比較少,相對的如果假的T3比較多,那麼所測出來的count數就會比較多,這種利用固定數目的抗體來使得真假抗原必須去競爭有限的結合位置,就是競爭法。再利用標準曲線圖的分析,可以推算出待測物的濃度,因此在提到"放射免疫分析(RIA)"時就是在說競爭法,是利用較少量的(A)抗體(antibody)來達到競爭的目的;而提到IRMA法時則是用三明治法來偵測,這部分等遇到了再提。
題目表達的並不清楚,真正要問的東西應該只是說在RIA的分析法中,一開始固相上面所接上去的是什麼東西,就是將定量的(B)抗體和固相結合,至於固相就是一些小珠珠或是試管壁。
這題出的略為冷門了些,在以碘-125標記抗體時主要有使用氧化劑法,電解法,酵素法以及利用conjugation接合法,其中電解法是使用電解的方法使碘成為活化的狀態,氧化劑法則是使用氧化劑使碘活化,酵素法則是利用雙氧水活化碘,至於接合法則也是利用氧化劑(A)Chloramine T來活化碘,只是標幟I-125時還使用了另一種接合的技術,至於常用的氧化劑書上只寫到(A),(B)以及(C),(D)不曉得是什麼東西。
50 Immunoradiometric assay (IRMA) 的標準曲線中,結合的放射性計數會隨著抗體濃度增加而: (A)增加 (B)下降 (C)不變 (D)先下降後增加
在回答這題之前我們先複習一下92年第1次高考第39題:IRMA(immunoradiometric assay)所使用的物質中,何者會標幟上放射性同位素?(A)抗原(B)抗體(C)標準液(D)緩衝液
IRMA就是俗稱的三明治法,簡單來說就是先在試管上(或者是試管中加入的小顆粒球)接合上抗體,然後加入待測物,因為待測物會和抗體黏在一起,因此在一段反應時間後可以用沖洗液把未結合的部分沖乾淨後,再加上標幟上放射性同位素的(B)抗體(針對待測物的抗體),等這3個都接在一起後,沖洗乾淨,就完成了個三明治Ab+Ag-->Ab-Ab
=> Ab-Ag+Ab*-->Ab-Ag-Ab*,此時所計量得之放射性與欲測物的濃度成正比,再利用一些已得知的標準曲線去比對就知道待測物的濃度了,記得喔,這不是競爭性反應。
在這裡必須再補充一點,所謂的IRMA三明治法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上述所提到的,是將固相結合上抗體,在這種情況下,標準曲線的做法是加入不同濃度的抗原(稱之為標準液),再加入標幟上同位素的抗體(稱之為tracer,補充說明一下這部分的抗體只會結合在之前的抗原抗體聚合物上,不會單獨與之前未結合抗原以及抗體相結合),如此當抗原的濃度越高,結合在固相抗體上的數量就會越多,這樣tracer能結合上去的也就越多,自然計數值就會越高,另一種則是將固相上接上抗原,這樣的話標準曲線的做法就會變成,標準液為不同濃度的抗體,也就是題目現在詢問的狀態,當然tracer還是一樣是針對結合狀態的抗原抗體接合物而設計的,所以說在這種狀況下的標準曲線,結合的放射性計數會隨著抗體濃度增加而(A)增加,之前說明時漏了這種狀況,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