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甲狀腺之放射碘攝取(radioiodine uptake)應在服用放射碘後多久測量? (A)1分鐘 (B)1小時 (C)6小時 (D)24小時

甲狀腺之放射碘攝取所使用的核種包括了I-131和I-123兩種,I-131的半衰期是8天,能量是364 KeV,I-123半衰期是13小時,能量是159 KeV,當放射碘自口服之後要完成有機化進入甲狀腺細胞大約需要4~24小時,因此要做放射碘攝取(I-131和I-123)一般都是在(D)24小時才進行,在使用的劑量方面,I-131為0.03~0.05 mCi,I-123為0.15~0.3 mCi,這是書上寫的,實際的使用劑量各地會有所不同,附帶一提的是一般醫院都是使用I-131來做,雖然病患得冒著承受I-131β-particle的輻射劑量,因為I-123必須要藉著迴旋加速器才能生產,加上它的半衰期又不長,所以雖然影像的品質比較好,輻射劑量也較低,但是幾乎沒有人會使用I-123,加上目前擁有測量放射碘攝取的機器也越來越少,因此慢慢的這項檢查就會走入歷史之中了。


52 以NP-59腎上腺皮質掃描前及掃描後,分別要幾天的時間口服SSKI? (A)14天及2天 (B)2天及14天 (C)7天及14天 (D)14天及7天

SSKI就是saturated solution of kalium iodide,飽和的碘化鉀溶液,也就是lugol's solution,作用是保護甲狀腺不被游離的放射碘所傷害,服用的方式是1次1滴,每天早中晚各1次,在打針前2天前開始喝,一直喝持續到第14天,這種服用的方式是這本書(The Pathophysiologic Basis of Nuclear Medicine核子醫學的病理學基礎,作者是Abdelhamid H. Elgazzar)上所提到的,但是是不是一定要這樣喝就不一定了,實際上在我們醫院的做法是在打針前1個星期就開始喝,一直喝到檢查結束為止(檢查大約要花7天左右的時間),因此重要的是別忘了喝,才能保護到甲狀腺,另外我發現大部分的書都是記載要服用lugol's solution,很少使用到SSKI的這個字眼(有一本很老的書其是以另一種表示方式描述SSKI,見93年第2次高考第16題),因此我推斷出題者對於這本書似乎情有獨鍾,而且陸陸續續的也出了不少題目,幸好這本書我也有,今後會陸陸續續將書中的內容摘譯出來,讓各位參考;另外在書中所提到有關dexamethasone(DS)抑制的服用方式是一次服用1 mg的DS,一天3次,在打針前7天開始服用,然後一直持續到檢查結束為止。


53 下列何種正子斷層掃描(PET)造影製劑,可以協助診斷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旧 disease)? (A)In-111 DTPA (B)F-18 DOPA (C)Tc-99m TRODAT-1 (D)I-123 IMP

近乎是送分的一題,題目開宗明義的就說是要PET的造影製劑,這4個選項中也只有(B)F-18 DOPA才是,(A)是用來做正常壓水腦症(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B),(C)和(D)的說明請參閱92年第2次檢覈考第29題。


54 放射核種心室造影術(radionuclide ventriculography),無法獲得下列那些資料? (A)心肌活動力 (B)左心室射血分率 (C)心律不整 (D)心室中隔缺損

放射核種心室造影術一般來說指的就是MUGA,藉著標幟紅血球的技術可以求出(B)左心室射血分率,並藉此來推斷(A)心肌活動力,如果說發生了(D)心室中隔缺損的情況時,也可以從心室中血液的流動情形以及根據心室中血液量多寡而畫出的time-activity曲線圖而察覺出來,至於(C)心律不整則無法看得出來,因為這項檢查一開始就是利用心電圖的R波來將每此的心跳影像均分為32(或是16)等分來儲存與計算的,如果發生了心律不整的情形,只有一開始負責作檢查的人才知道,其他人是無法事後由資料中看出來的(不過這也不一定,像我就能夠分辨得出來,只是如何分辨不太容易說明,必須從事後各項影像參數中來窺出蛛絲馬跡)。


55 F-18 FDG偵測腫瘤,通常所使用的劑量為多少mCi? (A)1~5 (B)5~15 (C)15~30 (D)30~50

這題在92年第1次高考第25題也出現過,當時我是這樣回答的:關於劑量這件事,大家的用量都不同,理論上劑量高一點,得到的影像品質會好一點,劑量太高的話,因為要考慮偵測器的無感時間,影像也不好,也增加受檢者無謂的輻射劑量,因此在諸多因素的考量下(包含FDG非常昂貴這件事),因此大部分的劑量都是10~15 mCi,因此答案是(B)5~15 mCi。


56 以下何種癌症會見到super scan? (A)前列腺癌 (B)腦瘤 (C)大腸直腸癌 (D)皮膚癌

所謂super scan就是說bone scan檢查時原本全身的骨頭會因為Tc-99m MDP的聚積而產生一定程度的影像,但是當某些原因使得全身性的骨骼表面都發生了劇烈的鈣離子交換,導致bone scan的影像出現了強烈的放射性藥物的聚積,變的異常的亮,影像的強度幾乎是原來的好幾倍,也因此被稱之為super scan,會發生這種現象除了先天性的鈣離子代謝異常外,在洗腎的病人身上也很容易見到(因為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另外呢,有一種我們比較不願意見到的狀況,就是當癌細胞蔓延至全身骨頭的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而在臨床上常見的癌症中,就是以(A)前列腺癌最容易出現這種情形,恐怖的是往往都已經擴散的這麼厲害了,病人居然都不會感到疼痛,另外在肺癌以及乳癌的病人身上也偶可見到這樣的結果,(B)、(C)以及(D)的癌症我倒是沒見過有super scan的情形,但是如果在癌症進行到末期擴散到全身的時候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情形?我就不太確定了,總知(A)前列腺癌是比較容易見到的情況。


57 下列何者不會影響骨骼造影品質? (A)掃描速度及總計數 (B)特定藥物之使用及腎功能之好壞 (C)病人合作度及造影姿勢(D)性別

骨骼造影一般使用的藥劑為Tc-99m MDP,這個藥物會吸附在骨頭的表面,多餘的藥劑則主要從腎臟泌尿系統中排出,檢查的時候病人是躺在掃瞄床上慢慢的自γ-攝影機中移出來,收集全身的影像,移動的方式有兩種,分別為step-shoot以及continue兩種,前者是將全身的影像根據detector(或者是說視野的大小)的大小將全身的長度區分為好幾段來收集,先收頭頸部再來是胸部腹部等等,依身高的長短不同大約會收集到6~7段的影像,每段影像都有一點點重疊的區域,以便在掃瞄結束後接續起來,這種狀況下掃瞄時間的長短就取決於每段影像所設定要收集的時間;至於後者則是採連續性的收集方式,同樣的在決定了掃瞄的總長度後,掃瞄床便會依所設定的移動速度來緩緩的將病人自γ-攝影機移出以收集全身的影像,因此掃瞄床的移動速度就決定了掃瞄所需的時間,綜合的來說step-shoot的影像耗時較長但是品質比較好,continue所需的時間較短但是因為收集影像時掃瞄床持續在移動因此導致影像較為模糊,要採取哪一種模式檢查視使用者決定,各有利弊,不能光用影像品質來決定,有時也必須考慮到病人的耐受性,在我們部門多是採取continue模式,偶爾才使用step-shoot模式,為了彌補continue模式的影像較為模糊的缺點,在完成全身掃瞄後還會就有懷疑的部分再加照局部的影像。在完成了bone scan的說明後現在來看一下這4個選項,(A)基本上掃描速度越慢及總計數越多的情況下,影像的品質會比較好,不過若是病人很不舒服的話,就必須適時的犧牲影像的品質,達到基本可判讀的狀況即可,(B)一般來說bone scan不太受到藥物的影響,書上是有列一些會干擾的藥物,不過我想那並不需要去記它,知道有這回事即可,至於腎功能的好壞則對於多餘未吸收藥劑的排除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腎功能不好的時候,身體的背景會偏高,造成了影像會比較模糊,因此在bone scan的影像裡,若是出現了明顯的腎臟影像,也是間接的告訴我們這位受檢者的腎功能不太好,經過了兩三個小時還未能將多的藥劑排出,以致於累積在腎臟,(C)這是最麻煩的部分,如果病人全身痛到不行或是駝背駝到躺不下去,這樣在檢查時都會造成我們很大的困擾,往往都必須用一些特別的方式去造影,當然影像的品質都只能達到可接受的地步而已,(D)這個是唯一不會影響骨骼造影品質的因素。


58 下肢靜脈血栓症常合併肺栓塞,因此一般以何種放射製劑來進行下肢靜脈攝影? (A)Tc-99m S-collid(B)Tc-99m MAA (C)Tc-99m DTPA (D)Tc-99m technegas

這題可以參考一下 92年第2次高考第59題以及92年第2次高考第25題:一般來說此種製劑大部分是用來做肺臟的造影,偶爾當懷疑有深層靜脈栓塞時,就會使用這種藥,作法是利用tourniquet(抽血用的那種止血帶)在腳踝、膝蓋下緣以及大腿中間綁起來,以阻止表淺靜脈的血流,利用bone scan的模式就可以觀察深層靜脈是否栓塞,順便看一下肺部的狀態(因為靜脈的栓塞物如果發生剝落,一旦進入肺循環後就很容易導致肺部的栓塞);因此答案是(B)Tc-99m MAA,(A)多用來作肝脾掃瞄,(C)多用來作腎絲球過濾速率,(D)則用來作肺通氣掃瞄,以下的圖就是範例,受檢者的小腿部分都出現了Tc-99m MAA聚積的現象,掃瞄時會先以很快的速度先掃瞄一次(配合上血流的速度),接下來會再以較慢的速度掃瞄一次,前者可以觀察靜脈血的流動是否受阻(看雙腳的流動速率是不是一樣),後者則可以確認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的位置,最後再進行肺部的灌注掃瞄,圖片中的這位受檢者碰巧有心臟的左右分流,因此會看到腎臟和腦部的影像(92年第1次高考第18題),肺部的影像也是呈現出肺栓塞的情形。


59 病患靜脈血迴流入Tc-99m MAA針筒中,再注射入病患體內,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A)藥物污染,導致嚴重過敏 (B)病患失血過多,導致貧血暈倒 (C)藥物凝集,導致在肺中分布不均勻 (D)血液污染,造成嚴重感染

在這之前先說明一下什麼叫做迴血,當針頭刺進靜脈血管後,為了確認是否真的有扎到血管,都會先將針筒回拉一下,如果有血液迴流的話就代表有扎到血管內,接著呢必須再推一點點藥劑進去,看看好不好推以及有沒有腫起來,藉此來判斷有沒有戳破血管,如果戳破的話就要重新上針,不然原本要靜脈注射的藥物就會變成皮下注射,不但得浪費一支藥,重點是病人會痛的哇哇大叫,很難跟病人交代的。這題請參閱92年第1次檢覈考第13題以及93年第1次高考第14題,(A)要過敏的話怎麼樣都會過敏,跟有沒有迴血無關,(B)想也知道是錯的,迴血也不過零點幾西西,怎麼可能失血過多,(D)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發生,除非配製藥物時嚴重的破壞了針筒內的無菌狀態,也就說無菌的操作做的不好或是藥物的來源發生污染,不過這些也都和迴血沒關係。


60 以Xe-133進行肺通氣掃描(ventilation scan)時,一般取那一方位的造影? (A)前位(anterior view) (B)後位(posterior view) (C)左側位(left lateral view) (D)右側位(right lateral view)

這題請參閱92年第1次高考第28題,和92年第1次檢覈考第24題,以Xe-133進行肺通氣掃描時是採取(B)後位(posterior view)的方式造影的,不過說實在的,能有錢買Xe-133放著衰變的醫院除了北榮以外實在也沒其他醫院,因此大部分的考生應該是沒看過這項檢查才是,這樣考會不會不太公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