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對於劑量校正器(dose calibrator)的品管,以下何項試驗最需每日執行? (A)準確度試驗 (B)直線性試驗 (C)幾何性試驗 (D)恆定性試驗

這題可以參考一下91年第1次高考第15題,其中(A)準確度試驗是檢視儀器讀數的準確度accuracy,這裡我建議選項必須中英文並列,因為有人會將accuracy翻譯成精準度或是其他的方式,容易發生混淆,在這個部分是儀器出廠時由廠商所設定的,到底儀器所量出的值與正確的活度能夠多接近,我們本身並沒有辦法得知,這方面就必須由校正的單位來做一個公正的評判才行,也就是藉著數種已知強度的射源來做定期檢測才行,目前根據原能會的規定,每年都必須做校正一次,因此並不需要每天執行,(B)直線性試驗是檢視可能使用到的活度區間的線性度,它的作法是以一高強度的射源,一般是用Tc-99m,分別量取原始狀態以及加上特製的層層?蔽後的讀數,看看在不同的放射強度下所得到的讀數是否呈現線性,不過這個部分我只做過一次,我也不知道是該多久做一次才是,不過我想這應該久久做一次就可以了,(C)幾何性試驗是臨床使用的幾何條件與原廠校正幾何條件的關係,這個部分我沒試過,但是就使用的經驗上,在測量活度時,由於裝盛放射物質容器的形狀不同,因此往往當整瓶藥去測量時得到的活度值與分裝至針筒後的讀數值不相同,譬如說10 mL的Tc-99m是1000 mCi,照道理講如果抽取1 mL的溶液至針筒時,所得到的讀數應該是100 mCi,可是實際上的讀數卻會略略大於100 mCi,這跟待測物的幾何形狀有關,(D)恆定性試驗是檢視儀器的長期穩定性,目前我們是以200μCi的Cs-137做每日的檢測,用以判斷劑量校正器是否故障,並且記錄長期的變化以確定劑量校正器的讀數是否發生偏移,這對於使用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我們目前是以200 μCi的Cs-137來做每日的讀數檢測,因為Cs-137的半衰期非常的久(30年),因此每天測量所得到的數值應該幾乎沒有變化,因此如果說今天量取的數值與最近的讀數差異很大的話,就必須注意是背景值偏高造成的,亦或是因溫度濕度等等因素造成儀器的不穩定,在解決問題之後儀器所顯示之讀數才可以採用。


22 證明放射製藥內沒有存活的微生物,應進行何項試驗? (A)無菌性試驗(sterility test) (B)LAL 試驗 (C)毒性試驗(toxicity test) (D)恆定性試驗(constancy test)

這題可以參考91年第1次高考第37題,答案是(A)無菌性試驗(sterility test),至於(D)恆定性試驗(constancy test)是指多次量取放射藥物的活度時劑量校正器的讀數是否都相同,一般是要求在5%的誤差範圍內才行。


23 放射製藥的放射化學不純度的偵測,最常用下列何種方法? (A)高效能液相色層分析法 (B)離子交換分析法 (C)薄層色層分析法 (D)膠體電泳分析法

其實題目所列的4個選項都可以用來偵測純度,只是在考慮了檢測儀器的價格與方便性來說,(C)薄層色層分析法才是最常用的方法,這個方法主要是利用產物與不純物之間極性的不同,而利用濾紙或是醋酸纖維紙等搭配上不同種類的溶劑來將其分離,經過一段時間後,將濾紙減成兩段,一邊是產物一邊是不純物,再利用活度校正器(dose calibrator)來測量兩者的活度,便能求出產物的純度為多少,另外的3種方式我就不多做介紹了。


24 放射製藥的放射化學純度,不受何種影響? (A)溫度及pH值 (B)光線 (C)同位素的半衰期 (D)氧化劑的出現

關於放射製藥的放射化學純度可以參考核醫入門中的放射化學Q&A中的Q6,在定義上在放射核種中一些不要的或是具有不同化學結構的東西就是所謂的放射化學不純物,也就是說產物佔所有測量到的總活性中的比例稱之為放射製藥的放射化學純度,因此在Tc-99mO4-沖出液裡膠狀的Tc-99mO2就算是個放射化學不純物的例子,也就是說就題目所問的是必須同時考慮會造成放射性以及化學性純度產生變化的因素,因此若是(A)溫度及pH值發生變化,很容易會造成放射製藥的產品發生變化,以溫度來說,像是MIBI(100℃)、TRODAT(121℃)以及sulfur colloid(100℃)都是必須加熱才能與Tc-99m結合的藥物,因此如果溫度不夠或者是過高的話,都會產生出非預期的化合物,至於pH值來講,可以用DMSA來作為例子,一般的標幟反應是在酸性的環境下,因此在酸性環境下會製出Tc-99m為正三價的藥物,這是用來做腎皮質發炎檢查的藥物,若是在鹼性的環境下,會製出Tc-99m為正五價的藥物,這則可作為腫瘤的掃描藥物,主要是針對內分泌的腺體瘤,像是甲狀腺腫瘤之類的,因此pH值是會影響的,(B)光線這一個因素,雖然說可見光的能量並不高,但是有些藥物就是對光線較敏感,儲存的時候就必須是低溫避光的方式,否則藥物本身就會不穩定,所以光線是會影響的,(C)同位素的半衰期這點就不用考慮了,因為當同位素衰變為其他不具放射性的核種時,就無法被劑量校正器所測量到,根據定義,我們是不管不具有放射活性的部分,因此這一點當然不會影響放射化學純度,(D)氧化劑的出現這會造成還原劑(例如Sn2+)被破壞以至在進行標幟反應時含量不足的情形,這樣會造成反應不完全而使得最終目的產物的純度不足。


25 配製99mTc-MAA 時,其顆粒大小範圍為? (A)1-10 μm (B)10-100 μm (C)100-400 μm (D)400-1000 μm

在臨床上使用Tc-99m MAA時要求它的顆粒大小範圍為(B)10-100 μm,最大不得超過150 μm,至於所注射的顆粒數,因為不同的書籍的參考資料都有所不同,以一個正常的個體來說,肺部的微血管約有10的12次方條,一般所注射的顆粒約為200000~500000顆,即使是肺動脈高血壓的病患,在接受了這麼多顆MAA的阻塞後,也能然在安全範圍之內,只是有的書籍提到如果有該病症的話,最好所注射的顆粒數不要大於100000,事實上即使是肺部微血管有疾病的患者,MAA在肺部的生物半衰期也只不過是6~8小時,因此用Tc-99m MAA來診斷肺栓塞是相當安全的。但是話說回來了,目前國內能夠提供Tc-99m MAA cold kit的廠商目前只剩下1家,能提供配製好的Tc-99m MAA也只有一家,照道理講,在配製MAA時是必須在顯微鏡下觀察顆粒的大小以及數目,但是我們之前自行配製時並沒有這樣做,現在直接使用廠商供應配製好的藥物時也並沒有向對方確認一下顆粒的數目以及大小,這樣似乎嫌草率了一些,應該要自我檢討一下才是。


26 99mTcO4- 的氧化態為? (A)1+ (B)2+ (C)4+ (D)7+

這是很基本的題目,自generator取出的Tc-99m就是處於Tc-99mO4-的狀態,如果要與其他藥物做標幟的話,才會將Tc-99m加入一些商用套組之中,這些kit中都含有一些還原劑,可以將Tc-99mO4-自+7價還原至+4、+3等等的狀態,題目現在問的是Tc-99mO4-中Tc-99m的氧化態,1個氧為-2,4個氧就是4*(-2)=-8,扣除Tc-99mO4-所帶的1個負電,就是-7,為了平衡電荷,Tc-99m的氧化數就是(D)+7。


27 有關123I 的敘述何者為非? (A)比131I 更適合用在體內診斷 (B)半衰期約13.2 小時 (C)可用孳生器(generator)製造 (D)光子能量約159 keV

關於各種放射碘在核醫的運用上在94年第1次高考第62題有做了整理,在這4個選項中,(A)是因為I-131會放出β粒子,以致於會對體內造成傷害,加上它的γ-ray能量為364 KeV,又偏高了些,造成影像品質不佳也影響了診斷率,不像I-123能量為159 KeV,與Tc-99m差不多,很適於γ-camera的設計,(B)和(D)都是正確的,只有(C)I-123是由迴旋加速器所製造的,製造的方式有很多種,這裡我認為應該不需要背,知道它的生產方式應該就夠了。


28 以111In標幟白血球的方法屬? (A)同位素交換 (B)使用異質的標幟 (C)生物合成 (D)彈回標幟

我在92年第1次檢覈考第63題這麼的寫著,In-111 oxine WBC就是利用In-111和oxine的化合物來進行白血球的標幟,因為In-111 3+並無法穿透白血球的細胞模,因此在接上了具有親脂性的oxine後,便能夠進入白血球中,之後呢,In-111便會與細胞內的蛋白質結合而停留於細胞內,然後利用白血球會聚積在發炎處的特性來偵測發炎病灶。題目這樣的問其實我覺得並不恰當,因為中英文之間的翻譯有很多的歧異,就我所猜測題目要問的是放射標幟的方法,(A)isotope exchange reaction應該是指像以同位素來取代原始分子中所含的不同質量的原子,像是以I-125來取代甲狀腺素中的非放射碘,或者是以H-3來取代水中的非放射氫,(B)introduction of foreign lable是指將放射性核種嵌入一個已知生物活性的分子,像是Tc-99m類的標幟物都算是此類的方式,因為都是將Tc-99m與其他藥物像是DTPA或者是MDP等等來結合,另外像Cr-51標幟紅血球也是,(C)應該是說將具有生命的個體在一具有放射性元素的環境中培養,然後生物體將放射性核種攝入,進入新陳代謝之中,像是施靈氏(Schilling)試驗中就是將Vit B12以Co-57標幟,然後觀察尿液中的Co-57活度來判斷病人是不是有維他命B12缺乏的病症,(D)recoil labeling是說當發生核反應時,被撞擊的原子核會釋放出粒子而變成另一個核種,此時此新的核種會和靶上的分子形成新的鍵結而形成我們所要的化合物,像是13NH3(用於觀測心肌內血流的供應狀況)就是以(10 mM EtOH) H216O為靶,然後以p撞擊後直接產生13NH3,而不是先以H2O為靶,產生出N-13後再合成13NH3,另外書上孩提到另外兩種方式,分別是bifunctional chelates是利用EDTA或是DTPA等螯合物先與蛋白質結合後,這個複合體在與放射性核種螯合形成最終產物,例如Tc-99m DTPA antibody等等,因為這些螯合劑具有很多的鍵結位置,因此可以一邊接蛋白質另外一隻手還可有辦法可以接放射性核種,另外一個是excitation labeling,這種方法和(D)有一點像,它是利用核種衰變時,母核種原本的化 學活性並不強,但是子核種的化學活性很強,因此要標幟時先將欲標幟物與母核種混合,當子核種一產生時,子核種便會與欲標幟物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鍵結,例如要以I-123標幟藥物或是蛋白質時,可以先將藥物與Xe-123(化學性穩定)混合,當Xe-123衰變成I-123(化學活性很強)時,便會發生化學反應而標幟成功,綜觀以上的各種方法,In-111標幟白血球應該是屬於(B)introduction of foreign lable使用異質的標幟。


29 在迴旋加速器中,有關被加速的帶電荷粒子的敘述何者為非? (A)於D字型真空圓型路徑中不斷加速 (B)軌道半徑越大,粒子最後所帶的能量越小 (C)帶電荷粒子包括質子、氘核子、α粒子 (D)在磁場下沿著圓形路徑移轉

關於迴旋加速器的原理各位應該不陌生,迴旋加速器中兩個D形的加速軌道會不斷的切換磁場方向,而將帶電粒子於磁場中不斷的加速,沿著圓形的軌道不斷的繞圈圈,最後當帶電粒子的能量大於磁場的束縛時,便會自迴旋加速器射出,在這些敘述中只有(B)有錯,應該是軌道半徑越大,粒子最後所帶的能量越大才對。


30 有關光電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前端由對γ射線敏感的光陰極組成 (B)中間由一系列的金屬電極組成 (C)為一真空玻璃管 (D)和碘化鈉晶體間用可透光的油性物質相接固定

PM tube是γ-camera裡很重要的元件,(A)的敘述是錯的,PM tube是對可見光才有反應(見93年第1次高考第73題),(B)和(C)都是正確的,(D)所指的就是矽化脂(silicon grease)(91年第1次高考第47題),舊型的PM tube是採類比式的,所得到的訊號必須再轉為數位訊號,因此中間會有失真以及當待測物的活性過高時,影像會失真不均勻的情形,新型的PM tube則直接是採數位式的,所輸出到的就是數位訊號,因此即使待測物的活性偏高也不容易產生影像不均勻的現象。

這是舊型類比式的PM tube在30 K/s的情況下,影像出現蜂巢狀的現象。 這是新型的數位式PM tube在30 K/s的情況下,影像依然平順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