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IRMA(immunoradiometric assay)碘-125 標記在那個成份? (A)抗原 (B)抗體 (C)病人的檢體 (D)以上皆可

這題可以參考93年第1次高考第50題,放射性同位素是標記在(B)抗體上的。


2 用於心肌掃描前之藥物dipyridamole是一種: (A)支氣管擴張劑 (B)強心劑 (C)血管新生劑 (D)血管擴張劑

這題可以參考92年第1次檢覈考第49題,另外根據SNM美國核醫學會所發表的心肌灌注掃描檢查原則,將此檢查中用以增加心臟壓力的方式分為運動式及使用藥物刺激式兩種,其中藥物式的又可以區分成兩種型態,一種是血管擴張劑,用以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像dipyridamole及adenosine都是此類型的藥物,當使用這類型的藥物時,至少必須在檢查前12小時停止服用含咖啡因或是含methylxanthine(這就是aminophyline的化學基本結構的藥物),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在注射這類血管擴張劑時能夠讓病患有小幅度的運動,像是動動腳掌之類沒有太大負擔的運動,這樣可以減少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頭痛、肚子痛),而且可以減少橫隔膜下方放射性藥物的攝取量,另外在使用這類藥物時身邊必須準備好aminophyline以便當病患受不了血管擴張劑的藥效時可以用來解除血管擴張劑的藥效(adenosine因為生理半衰期極短,藥效一下子就過了因此比較不需要)。另一種給予心臟壓力的藥物則是用以增加心臟收縮力及心跳的藥物,用以增加心肌對於氧氣的需求,像dobutamine就是這一類的藥物,也因為如此一些β-block的藥物(降低心跳用的)就必須停止服用,有的時候當病患的心跳速率不夠的時候,也會輔助的來使用atropine來提高心跳速率。因此如果題目問的是dobutamine的話,答案就會是(B)強心劑,不過雖然dobutamine在臨床上是可以用來作心肌灌注檢查,但是因為此藥物在此方面的用途並沒有通過美國FDA的核可,因此國內目前仍然是以使用dipyridamole為主流。


3 為促使甲狀腺癌細胞對於放射性碘-131 之吸收,給藥前應確保病患之甲狀腺功能: (A)高於正常 (B)於正常範圍內 (C)低於正常 (D)與甲狀腺功能無關

甲狀腺在體內的最主要功能便是製造T3及T4,而甲狀腺癌病人的治療方式多半是會先開刀將甲狀腺組織儘可能的拿乾淨,以降低甲狀腺癌細胞殘餘在體內的機會,如此一來因為體內沒有甲狀腺來提供控制新陳代謝的甲狀腺素,因此才需要服用人工合成的甲狀腺素,不過在進行以I-131徹底清除甲狀腺組織時(包括正常及癌細胞或者是多年後癌細胞復發),有幾件事是必須先注意的,首先TSH必須大於30 μIU/mL,停止服triiodothyronine(T3)至少2個星期,thyroxine(T4)至少4~6週,不過如果說甲狀腺組織在開刀後還殘餘太多的話,有時候TSH的量沒有辦法提升到這麼高,目前人工合成的TSH已經通過健保給付,因此只要符合某些條件的甲狀腺癌症病人就可以不用停T3或T4那麼久,可以直接注射TSH人工製劑,使TSH上升,這樣就可以促使體內的甲狀腺組織(正常及癌細胞)提高對I-131的攝取率,達到治療的效果。也就是說必須先確定體內的甲狀腺組織必須幾乎不存在,也就是(C)低於正常,這樣體內的T3及T4濃度極低的狀態下,下視丘不受T3、T4的抑制,便會分泌TRH使腦下垂體大量的分泌TSH,這樣在TSH的刺激下,癌細胞會拼命的想製造甲狀腺素,此時剛好我們又提供了製造甲狀腺素所需的碘(具有殺傷力的I-131),這樣才能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


4 碘-131 之治療主要用於: (A)髓質癌 (B)分化良好型癌 (C)未分化癌 (D)以上皆可

甲狀腺癌多起源於甲狀腺濾泡(Follicle)之表皮細胞(佔所有甲狀腺癌的90%左右),主要包括乳突性甲狀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以及濾泡性甲狀腺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這兩種都是屬於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也就是說它們往往仍保有甲狀腺表皮細胞之特性,像是會攝取碘、能合成分泌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以及甲狀腺過氧化酵素(Peroxidase)等等。除這兩類較常見的甲狀腺癌外,另外還有髓質性甲狀腺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未分化甲狀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及淋巴瘤(Lymphoma)等等,因為在甲狀腺的組織裡,只有位於濾泡的表皮細胞才具有我們所熟知的甲狀腺功能,因此只有(B)分化良好型癌才會攝取I-131,其餘種類的甲狀腺癌因為不會製造甲狀腺素,自然也不會攝取碘,也無法以I-131來治療。在這裡順便複習一下I-131的相關特性,它是一種β發射核種,物理半衰期是8.1天,主要發射的γ-ray能量是364 KeV,β粒子的最大能量是0.61 MeV,平均能量是0.192 MeV,在組織內的射程是0.8 mm,服藥時是採取口服的方式,藥物多半是以碘化鈉的方式存在。


5 根據原子能委員會規定,口服碘-131 進行甲狀腺癌治療,其口服劑量在多少以上須住院隔離? (A)3 mCi (B)10 mCi (C)30 mCi (D)100 mCi

這題可以參考93年第2次檢覈考第47題:根據原子能委員會所公佈的"醫用放射性物質與可發生游離輻射設備輻射安全檢查項目及其作業規定"中第一項第四條非密封放射性物質之作業場所中的第八點中有提到"以大劑量做治療時或使用之放射性物質活度超過一.一一拾億貝克(GBq),應設治療室,治療室外對一般人員或工作人員之劑量應符合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之規定。",因此經過換算後I-131活度最大不能超過(D)30 mCi,否則就必須住院治療。


6 如果純粹只要做甲狀腺24 小時碘-131 攝取率檢查,只要多少放射活性的碘-131 就夠了? (A)0.5~1.5 μCi (B)5~15 μCi (C)50~150 μCi (D)0.5~1.5 mCi

根據SNM美國核醫學會所發表的甲狀腺攝取值檢查指導原則,要這項檢查的目的在於測量當給予一定量放射碘後,甲狀腺組織所攝取的放射碘所佔的比例,所使用的核種包括了I-131,I-123以及Tc-99m,前兩者都是經口服方式給藥,後者則是採靜脈注射的方式,檢查的方式則是以甲狀腺攝取儀來測量(Tc-99m用γ-camera),首先在儀器的要求方面,所使用的NaI晶體至少要有2英吋厚,直徑也要有2英吋寬,周圍必須要有適當的鉛屏蔽,所使用的準直儀則必須是flat-field式的,視野直徑至少要有10公分,至於如何測量呢?一般來說都是在服藥後24小時才測量,不過也有人喜歡加作服藥後2~6小時的測量,檢查時測量物(脖子或是假體)與晶體表面的距離必須保持在25~30公分,所需要測量的部分包括了脖子、大腿、背景值以及放置在假體中還沒吃的放射碘,至於所使用的劑量方面,I-131是4~100 μCi,I-123則是100~200 μCi,Tc-99m的話則是2~10 mCi,計算甲狀腺攝取率radioiodine uptake(RAIU)的公式則為:RAIU=(脖子-大腿)/(藥物-背景值)*100%,至於正常值一般來說24小時的攝取率是10~35%,4小時的攝取率則為6~18%,不過因為此項檢查的變數頗多,從病人之前的準備到所使用儀器的不同,因此在判讀時必須要採較寬鬆的標準才行。題目現在問的是只要多少I-131就可以作檢查,就SNM的標準來說,4~100 μCi都可以,因此答案應該是(B)5~15 μCi,不過我們以前所用的劑量是100 μCi,我想是符合標準的。


7 FDG PET 掃描最常用的定量單位是: (A)Glc 值 (B)MRGlc 值 (C)SUV 值 (D)LC 值

FDG PET掃描最常用的定量單位是(C)SUV值,標準攝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基本上就是將所圈選出病灶處ROI的放射活度做一個注射劑量與體重的修正,關於這個部分我轉載一份中華民國90年10月1日的核醫會訊第7卷第10期的文章,相信能幫助大家對於SUV值的了解:

影響標準攝取值SUV因素 新光醫院正子造影中心放射師 柴發順

標準攝取值(SUV;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是將單位組織吸收葡萄糖數據化的指標。然而SUV卻受很多變數的影響,由於條件的差異,SUV數值變化範圍極大。 SUV的定義是"mean selected region of activity/injected dose/body weight"。影響SUV的主要因素有:

1. 病人的體型: 雖然SUV已以受檢者體重作修正,然而體型、體重仍有一定的影響。肥胖的病人體脂肪較多,由於脂肪組織對FDG的攝取極低,PET影像中可以看到明顯的低活性皮下脂肪層。若是在圈選ROI內的組織中,有較高的脂肪組織,平均活性就被拉低。以正常肝組織的SUV值來算,體重50到110公斤受檢者相差將近50%(Zasadny et al 1993)。

2. 血中葡萄糖濃度: FDG是葡萄糖的類似物,在細胞攝取時具競爭作用,明顯影響SUV的數值。1992年Wahl等人提出,隨著血糖濃度的上升,腦、小腸、卵巢的FDG攝取值下降,Langen等人在1993年實驗,支氣管癌受檢者在空腹狀態下掃描和葡萄糖達到兩倍血糖數值時測量比較(平均84.6 mg/100 ml和168.31/100 ml),在空腹下腫瘤的SUV平均值為5.07而高血糖時SUV平均值2.84,相差41.8%。當受檢者腎功能不佳,或是血糖濃度較高時,情況更為複雜。當腎功能低下時,血液中FDG清除率降低,血液中的FDG濃度較一般人為高,SUV值可能會被高估;血糖較高時(如糖尿病患),若是以胰臟素注射降低血糖,可能造成血糖過低休克,或是造成肌肉FDG攝取增高,腫瘤FDG活性和背景對比相對變低,造成閱片及ROI界定的困擾。

3. 攝取時間的長短: 注射FDG到掃描的時間稱為「攝取時間」(uptake time)。各種細胞對葡萄糖攝取到達平衡的時間各不相同,即使經過放射性同位素衰減時間修正,也無法補償此項差異。由於每個人的生理代謝速度不同,同一攝取時間,不同的受檢者SUV數值會成一定程度的差異。Hamburg等人在1994年對於肺癌的研究中發現實驗群體中SUV值在不同攝取時間有不同的數值,SUV的高原值(plateau)和60分鐘時SUV值相差了46%±6%,而SUV高原值出現在注射後約5小時。即使在同一位受檢者,進行全身掃描時,頭部和腹部進入掃描區域的時間也不盡相同。例如:由膀胱開始向上掃描到頭部,膀胱的攝取時間為40分鐘,而腦部的攝取時間可能是100分鐘以上。以完成全身掃描後補作的局部掃描相對比較下,delay view中病灶的SUV通常比全身掃描時高。

4. 掃描條件的差異: 正子造影檢查所用的影像參數和掃描儀的物理極限也會對SUV造成影響,其中影響最大者為部分體積效應(Partial Volume Effect)。部分體積效應表示斷面影像像素(pixel)中包含某一部份的解剖組織和部分其他組織,彼此混合無法區分。空間解析度越差,影像像素實際體積越大,部分體積效應越大。舉例來說,10 mm3的斷面影像中5 mm是腫瘤組織,而另外是一般正常組織,最終影像上可以看見腫瘤組織,但SUV數值被正常部分的組織給拉低了。PET掃描儀所記錄的反應線矩陣LOR(line of response) matrix遠超過影像矩陣(128X128或256X256),同樣一次掃描的資料,zoom調為3後(每個像素的單位體積為原來的1/9倍),圈選同樣病灶的ROI,SUVmax數值在zoom3情況下比zoom1來的高。表示SUVmax數值所在像素的實際體積變小,部分體積效應減少,SUV被拉低的量也減少。以改變影像矩陣128X128→256X256改變像素實際體積,也有同樣的結果。同樣的,同一機種2D和3D scan、不同空間解析度機種之間所測量的SUV也有部分體積效應造成的差異。衰減校正(Attenuation Correction)也是影響SUV重要因素之一,衰減的記數值差異(count loss)明顯造成SUV的差異;不同的衰減校正方式Calculated Correction, Measured Correction, segmented attenuation correction校正準確性的不同造成SUV一定的差異;更遑論沒有衰減校正的影像與原始活性分布的明顯差異。

5. ROI圈選的影響: 操作人員圈選目標區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計算ROI內的平均SUV值。由於顯示影像的灰階值和個人主觀判斷的不同,ROI圈選的位置、大小、形狀皆有不同。當ROI圈選越大,則包含越多非病灶區的一般正常組織,SUV平均值被拉低;相反的,圈選ROI過小,則會有部分病灶組織未包含在內,SUV平均值無法表示出完整病灶的生理情況。部分研究學者提出以病灶區域中最高峰值像素的SUV值(SUVmax)作為代表值,或是由不同操作者重複選取ROI計算平均值等方法,減少ROI圈選的誤差;但使用SUVmax數值仍應注意部分體積效應造成的誤差。

6. FDG劑量測量的誤差: SUV的計算牽扯到兩種不同的測量儀器:正子掃描儀和劑量測量儀(dose calibrator)。由於系統表現的漂移以及儀器系統的誤差,難免會造成一定的差異。各個不同醫學中心所注射的劑量標準不同,量測劑量彼此也有誤差。當輸入注射劑量時,注射時間、注射核種、注射時的劑量、殘存劑量的計算應該力求正確,以減少誤差。 SUV廣泛的應用在FDG PET scan的學術報告中作為腫瘤細胞葡萄糖代謝的指標,由於受到如此多的變數影響,SUV有相當程度的差異範圍。機種、檢查程序的不同、數據結果無法等而量之。SUV對於PET臨床診斷有參考價值,但SUV介於良性與惡性的灰色地帶時,仍應輔以相關檢查幫助判斷而勿以SUV自尋煩惱做出錯誤的判斷。


8 正子掃描的敏感度大約是SPECT 配備高解析度準直儀敏感度之: (A)2 倍 (B)5 倍 (C)10 倍 (D)100 倍

這一題我並不清楚實際的數字應該是多少,因為題目也沒有明確的講說PET所用的晶體是那一種,SPECT用的晶體是什麼(多半是NaI),然後PET是採取2D(有鉛隔sept)還是3D(無鉛隔sept)模式,因此要詳細的比較並不容易,只是題目所給的線索只有PET不使用準直儀,而SPECT使用高解析度準直儀,就我本身的使用經驗來講,以心臟的首次穿流檢查為例,此項檢查必須使用高靈敏度的準直儀,在檢查進行中每秒最高的count數(20 mCi)約有100 K以上,但是等換上一般型的準直儀時,count數就只剩下7~8 K,如果換上高解析度準直儀的話,我沒做過,不過就推測應該會再降至4~5 K左右,如果說將準直儀卸下的話,相信count數至少會飆高到4~5百以上,不過這我並無沒有實際測試,因為camera在沒有準直儀保護下如果接受這麼高活度的輻射照射下,我擔心機器會燒掉,基於以上種種的線索引導推論下,我會比較傾向於(D)100 倍這個答案。


9 閃爍攝影機每天必做的品管措施是: (A)sensitivity (B)uniformity (C)reproducibility (D)specificity

這一題在92年第2次高考第40題也出現過,(A)sensitivity靈敏度是受限於你所使用的硬體,例如閃爍晶體的厚度以及所使用的準直儀種類,因此就靈敏度來講,是不需要列入品管措施的,只有像是γ-counter或是甲狀腺攝取儀這類需要真正得到計數值的儀器才需要作此類品管,不過即使如此大約1個月作1次也就夠了,(B)uniformity均勻度是閃爍攝影機每天必做的品管措施,可以藉此來觀察camera的整體影像狀態,看看每根PM tube的輸出均不均勻,尤其是在一些沒有接UPS電源的機器上,常常會因為台電的供應電壓不穩定而造成PM tube的高壓不穩定,進而影響到了整體影像的均勻度,另外在沒有恆溫除濕空調環境下的機器,也容易有影像不均勻的情形發生,所以每天在開始作病人前,一定要確認影像的均勻度才行,就我所知要測試均勻度的作法有兩種,一種常用的方式是使用平板均勻的射源,像是Co-57(122 KeV)或是用壓克力作成的板子,裡頭可以灌水,再將放射性同位素加進去,待其均勻擴散後也一樣是均勻的射源,將平板射源置於camera上收集影像就可以知道影像是否均勻以及機器的能量解析正不正確了,我們這裡是以影像最高count數和最低count數之差值必須小於平均值的5%以下為標準;另一種作法是將準直儀拆下來,直接利用點射源來收集影像,由於沒有準直儀,因此只需要很少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以作了。前者必須定期購買平板射源,這筆金額頗為可觀(1年多要10萬左右)而且射源的申請及報廢手續相當的繁複,不過在做QC時則相當方便,射源放上去就好了,如果用灌水的板子則會有擔心污染或是擴散不均勻的情形,但是這方法可以省下買平板射源的錢,至於後者則是非常省錢,做完QC後的射源等會還可以拿來給病人使用,也沒有繁雜的行政手續,缺點就是必須常常將準直儀卸下,比較容易發生閃爍晶體受損以及準直儀與camera連接處鬆動的情形,兩種方法孰優孰劣就看各地掌管人的決定,(C)reproducibility再現性這個名詞不應該出現在此處,它是指利用同樣的方法作第二次後,所得到的結果仍然能夠呈現出第1次的結果,(D)specificity特異性專一性,是講檢查方法所得到的結果裡沒病的人驗出陰性反應的機率,這部分可以參考92年第1次高考第42題。


10 利用list mode 收集影像,相較於frame mode 而言: (A)list mode 容易轉成frame mode 影像 (B)frame mode 容易轉成list mode 影像 (C)list mode 佔空間較小 (D)以上皆是

這題可以參考93年第1次高考第64題,list mode可以轉成frame mode影像,而frame mode則是無法轉成list mode影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