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核子醫學之free-T4 index 是用來: (A)直接測量FT4 (B)直接測量TT4 (C)間接測量FT4 (D)間接測量TT4
這一題我想在94年第1次高考第25題裡已經有詳細的說明過了,我簡略的將結論再敘述一下:以前因為無法藉著實驗的方法求出游離甲狀腺素的值,因此就用推論的方法去算,free-T4 index(FTI)=T4 x T3 uptake,因此FTI可用來區分真正的甲狀腺疾病(亢進、低下,FTI 異常) 或是TBG 變動引起的T4異常(FTI通常正常),因此FTI是因為無法直接測量free-T4,因此藉著測量T4的量和T3 uptake的值來(C)間接測量FT4。
12 IRMA 使用之三明治法(sandwich technique)包含: (A)兩種抗原 (B)兩種抗體 (C)兩種放射性元素 (D)兩種放射性同位素
關於IRMA可以參考95年第1次高考第65題和95年第2次高考第44題的內容,這種偵測抗原的方法就是先以抗體來抓住待測抗原,然後再以放射性標幟的抗體來與這個抗原抗體複合物接合,這樣類似三明治一樣把待測物給夾起來的方式才會稱之為三明治法,因此IRMA是利用了(B)兩種抗體來進行偵測。
13 放射免疫分析(RIA)法之敏感度(sensitivity),指的是: (A)抗體之結合力(affinity) (B)抗原之比活度 (C)非特異性結合反應 (D)可偵測之最低抗原濃度
這裡所要問的其實就是這種檢測方法(RIA)的靈敏度,也就是(D)可偵測之最低抗原濃度,靈敏度高就代表抗原的濃度很低時就能被偵測出來;其實我們在選擇RIA檢驗試劑的廠牌時,所要注意的就包括了該廠牌所提供檢驗試劑的敏感性、特異性以及整體結果的穩定度,當然價格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在過去由於RIA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來結合抗原及抗體,利用γ-counter就能偵測到極微弱的訊號,因此便成為引領時代的檢驗方式,可是目前由於非放射性檢驗方法不斷的進步,試劑的成本不斷下降,以及快速自動化的推波助瀾之下,目前RIA正慢慢的退出市場,這是件很可惜的事情;我們來看一下其他的選項,(A)抗體之結合力(affinity)是指我們所使用的抗體它與待測抗原之間的結合能力,當(A)抗體之結合力(affinity)越高,即使待測抗原的濃度並不高,仍然能被抗體抓住,就代表整體的測定系統敏感度越高;(B)標記抗原之比活度(specific activity)是指我們所加入要與待測抗原競爭結合位置的放射標記抗原的放射標記狀況,標記的越好比活度越高,而測定系統的敏感度與標記抗原之比活度有很大關係,越高比活度的標記抗原,在進行檢驗分析時所需要的使用量就越少,標記抗原的量越少,當待測抗原的濃度很低時,標記抗原就比較不會佔到待測抗原所要結合的位置,因此敏感度就會越高;至於(C)非特異性結合反應主要是跟特異度(Sepecificity)有關,這是說有我們所使用在固相的抗體設計的不夠好,導致血清中一些其他的東西也會和抗體結合在一起,導致檢驗的結果假性的偏高。我在網路上搜尋到一篇對放射免疫分析解釋得極為清楚的文章,是由大林慈濟核子醫學科醫檢師張素雲小姐所撰寫的,我想這篇文章幾乎可以涵蓋了歷年的考試中關於放射免疫分析的理論基礎,是篇立論極為精確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能仔細閱讀,連結的網址是http://203.64.84.34/DL/HealthInfo/new13.htm。
14 傳統之放射免疫分析法,碘125 主要標記在那一個成分? (A)抗原 (B)抗體 (C)病人的檢體 (D)細胞的粒線體
關於傳統之放射免疫分析法也就是競爭法,可以參考93年第1次檢覈考第79題,我們在偵測抗原的濃度時,會另外加入放射性標記的相同(A)抗原,去和未知濃度待測的抗原競爭有限的結合位置,而最常使用的放射性核種就是I-125,另外如果是IRMA的話,則會以I-125來標記抗體,其所結合的位置則可以參考93年第2次高考第34題。
15 下列四個選項中,何者與其它三者所指不同? (A)gated first pass study (B)multigated acquisition (C)gated equilibrium radionuclide angiography (D)gated equilibrium radionuclide ventriculography
我想這只是名稱上的不同,(A)gated first pass study就是評估心室功能的首次穿流檢查, (B)multigated acquisition所指的就是MUGA,這項檢查還有許多種的別名,像是(C)gated equilibrium radionuclide angiography以及(D)gated equilibrium radionuclide ventriculography等等,很久以前也有人把(C)以ERNA的縮寫來命名,總而言之(A)first pass是以高靈敏性準直儀以RAO 30度的方式來評估右心室的射出分率,(B)、(C)和(D)則是使用一般多用途或是高解析準直儀配合心電圖的R-R波之間的間隔來將所收集的影像資料切割成16~32張畫面,以LAO 45度的方式用來作左心室的射出分率檢查。
16 FDG 之氟18 標記在葡萄糖第幾位置之碳原子上? (A)1 (B)2 (C)3 (D)4
這題請參考93年第2次高考第64題,會將F-18標記在第(B)2號碳上面其實也是經過了非常多的測試,因為放射性標記的設計除了要考慮產物的標記難度、標記純度、產率等等技術上的問題外,最重要的就是到底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在身體裡的反應是否良好,事實上我之前也有提過就目前的合成技術,要將F-18標記在哪裡都是可以作到的,但是只有標記在第2號碳上,才能順利的被細胞攝取而不會被排出,這也就是為何F-18會標記在2號碳原子的原因了。
17 在SPECT 造影中,所謂OS-EM(ordered sets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是用來作: (A)衰減校正(attenuation correction) (B)散射校正(scatter correction) (C)影像重組(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D)中心校正(COR correction)
核子醫學的影像重組以前都是使用濾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Projection; FBP),一直到了PET發展之後,才發展出了新的影像重組方法,也就是疊代影像重建法(Iterative Image Reconstruction),這種具有重建高品質影像的優勢,逐漸取代在傳統臨床診斷上使用的FBP。在常用的疊代影像重建法裡,包括了MLEM(Maximum Likelihood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和OSEM(Ordered Subset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等,這些影像重組的方法雖然在數學運算上都有些許的不同,然而其背後的理論基礎都遵循相同的數學思維脈絡。以往由於OSEM需要較高等級的電腦運算,以及相對應的軟體輔助,因此在舊型的SPECT機器上都還是採用FBP來重組影像,幸好現在新一代的SPECT都已經配置了OS-EM的影像重組方式,在影像的品質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目前我們所用的都還是屬於舊型的camera,不過在可見的未來,即將新添有利的生力軍,屆時再來分享一下使用的心得。
18 以雙偵測頭閃爍攝影機進行SPECT 掃描比單偵測頭閃爍攝影機有何優點? (A)涵蓋範圍較大 (B)可以收集更多的計數(counts) (C)停(stops)下照像之次數更多 (D)減少能量依存性
雙偵測頭和單偵測頭閃爍攝影機在進行SPECT造影時,會因為閃爍攝影機的設計不同而有所差異,一樣是雙頭閃爍攝影機,在兩個偵測頭的移動方式上會有很多種變化,有兩個頭面對面的H型,有兩個頭成直角的L型,也有兩個頭可以並排的型式,在作SPECT時也會因為造影的範圍不同而有些變化,像腦部的攝影就是收集360度的資料,而心臟的檢查有人作360度的攝影,也有人為避免背部脊椎的衰減而收集180度的資料,不管如何,雙頭的攝影機在進行造影時可以用其多頭的優勢以較短的時間完成單頭攝影機所能收集的資料,也就是說病人檢查的時間就可以縮短,減少了病患因為移動而造成的假影,就我個人認為,這才是題目的最佳答案,當然這是以病患考量的角度來思考,如果說以機器的角度來看,在相同檢查時間內,忽略攝影機運轉時間的情況下,雙頭攝影機所收集的計數資料就將近是單頭攝影機的2倍,也就是(B)可以收集更多的計數(counts),(C)停(stops)下照像之次數更少,這是說機器只需要旋轉較少的角度就能完成資料的收集,至於(A)涵蓋範圍較大這個敘述我覺得也是對的,像是要收集180度的心肌灌注掃描,單頭的攝影機要轉180度才能完成,以兩個成直角的L型雙頭攝影機一次就可以收集2個角度的影像,也就是只要轉90度就可以完成,因此要說涵蓋的範圍較大也是沒錯的,不過如果要說涵蓋範圍是指偵測頭的實體大小,也就是視野的尺寸的話,這就和偵測頭的數量無關,而是和機型的設計不同有關,可以一樣大,也有單頭是圓形小小的(很舊的機型),也有專門作心臟的固定型雙頭攝影機,它的偵測頭就做的小小的,剛好足夠作心臟用,至於(D)減少能量依存性這個敘述則離題較遠,總之我覺得(A)和(B)都應該算對,不過最佳的解答應該是(E)縮短病人的檢查時間。
19 國內現行有關嗜鉻細胞瘤(pheochromocytoma)之診斷與治療,何者可以進行? (A)I-123 MIBG 診斷 (B)I-131 MIBG 診斷 (C)I-131 MIBG 治療 (D)I-123 MIBG 治療
關於這一題,有一點無奈,由於出題者和現行的核醫大環境有一點脫勾,以往國內的核醫是以(B)I-131 MIBG來診斷嗜鉻細胞瘤,治療的方式則是開刀切除,國外的做法則是以(A)I-123 MIBG 診斷然後以高劑量的(C)I-131 MIBG來治療,當然還是有配合外科的手術;由於I-131 MIBG在國內的售價極為昂貴,1.25 mCi就要價15000元,因此是不可能以I-131 MIBG來進行治療,現階段就如同我說的,由於並沒有廠商願意來進口I-131 MIBG,因此國內目前是陷於無藥可用的情況,在我與核能研究所詢問的過程中,我知道在幾年前他們曾經以專案研究的方式與幾家醫院做了幾次I-123 MIBG的研究,不過後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此疾病較稀有,開發藥物不符合成本,因此這個藥物開發計畫就一延再延,至今都沒有下文,因此嚴格的講起來這題回答(A)I-123 MIBG診斷或(B)I-131 MIBG診斷應該都可以,當然送分也是可以的,不過話說回來,學生時代的你們理論上是不可能知道這些業界的訊息,在答題的時候不要想太多,應該只要知道國內過去都是用(B)I-131 MIBG診斷,這樣或許比較能拿到分數。
20 閃爍攝影機每天必做的品管措施uniformity,合理的狀況下至少應收集多少計數(counts)之γ-ray? (A)50k counts (B)100k counts (C)1,000k counts (D)10,000k counts
依目前我們醫院GE的γ-camera為例,機器在作dail QC時的預設值是要收集4000k counts,要作校正影像均勻度的MAP時較舊型的機器要收集120000k counts,較新型的機器要收集30000k counts,剛好都沒有出現在選項之中,我依題目的選項分別收集了4張影像,從影像中就可以明顯的看出(A)和(B)的計數值太少影相十分粗糙,根本無法辨識出儀器裡面那一根PM tube有問題,(C)1,000k counts雖然說影像並不若(D)10,000k counts那麼的細緻,但是已經足夠來檢視影像的均勻度了,而且又不用花太久的時間來收集影像,因此(C)是個較合理的答案。
50k counts |
100k counts |
1000k counts |
10000k cou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