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檢查GI TRACT BLEEDING
[前言]
當腸胃道發生急性出血時,必須儘早找到出血點在那裡以便早期診治,如果出血點在上消化道那麼利用內視鏡就可以正確的診斷出來,可是如果當出血點是懷疑在下消化道的話(jejunum,ileum,colon),因為器械不容易進入,此時就必須借重核醫的影像技術來查出出血的位置了。這是一項敏感度相當高的檢查,可以偵測小至0.05~0.1 mL/min的出血,檢查的原理是將紅血球標幟上Tc-99m,藉此觀察體內血液的分布狀況,因此若是影像中出現不正常的放射活性堆積,便可以懷疑是否有血液流出了血管外,也就是發生了出血的現象,檢查時分為動態和靜態造影兩項,當懷疑正急性出血中必須先進行動態造影(協助快速的出血點定位),接著再進行靜態造影,若是屬於長期慢性出血則直接進行靜態造影即可。
[適應症]
不明出血點的下消化道出血。
[儀器]
GE SP6 使用all purpose parallel hole collimator(3號)。
[藥劑]
PYP-kit和Tc-99m 20 mCi。
[掃瞄前準備]
1、去除腹部之金屬物品。
2、向受檢者或家屬解釋檢查之詳細流程。
[掃瞄方法]
A 標幟紅血球:
1、取normal saline約1.5 ml注入PYP-kit(SnCl2)中,充份mix後抽出。
2、將充滿Sn2+的針筒自靜脈抽血混合後再注入。
3、15~30分鐘後將含有Tc-99m的針筒自靜脈抽血混合後再注入。
B 動態造影
1、採dynamic方式攝影( program 4),影像條件為[64*64];2 sec/frame;收集64 sec。
2、注射Tc-99m後即立刻開始攝影。
C靜態造影
1、收集靜態影像條件為[256*256] ;1000k counts,標明照相時間(Tc-99m注入的時間為0 min);zoom=1。
2、前一小時10~15 min造影一次,1~3小時每30 min造影一次,之後每1 hr造影一次,視情況加照側邊的影像。
3、若找到出血點則每15 min照一次以觀察血塊移動的方向。
4、若超過8 hr仍無發現,則於隔天再照一張24 hr的影像。
[影像處理]
將所拍攝之影像依時間順序排列並加註時間即可。
[其他]
1、 這項檢查是否能找出出血點最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紅血球的標幟做的好不好,另一個則是受檢者是否處於出血的狀態,在紅血球標幟方面,因為當病患來檢查時往往正處於輸血的狀態,就經驗上來說很可能是因為紅血球並不新鮮或是其他的原因,都會導致紅血球標幟的不好,而造成背景活性偏高,影響出血點的判讀,另外當受檢者本身的狀況並不好的時候,要進行標幟時往往會因為找不到血管而遷就於受檢者身上on好的IV,這也同樣的導致背景活性偏高。至於受檢者是否正在出血也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當受檢者來醫院治療出血的問題時,通常會先注射止血的藥劑,因此受檢者會因為止血藥劑的作用而不會在檢查有出血的現象,造成偽陰性的結果。
2、有時檢查中會因紅血球標幟不佳而出現腎臟的影像,須與醫師討論後繼續造影。
3、若出現出血的影像時,必須加照側邊的影像,以協助影像的判讀,並且持續觀察血塊在腸道中移動的情形,以判斷出血點位置若是發現不會隨時間移動的黑影,則繼續觀察以確認是否為血管瘤或是污染造成的結果。
4、造影中確認出血點後必須立即與臨床科醫師聯繫以便作進一步處理。
5、標幟紅血球會使用的PYP-kit只是因為該kit中所含的SnCl2較多之故,並不是要以Tc-99m-PYP來標幟紅血球。
[影像範例]
這是一系列出血檢查的影像,從打針後開始造影,在2分鐘時並未見到腹部有出血的影像,但是第20分鐘的影像在腹部的中右方出現了黑影,代表這裡正是出血的位置,在右側邊20分鐘影像中確認了出血點是位於腹部的前方,因此初步確定出血點是在小腸(若是側邊影像中出血點位於腹部的較深層處則必須懷疑是大腸),接下來的一系列影像中隨著出血量增加以及腸道的蠕動,可以見到血塊逐漸往大腸處移動,因此最後判定出血點是位於小腸。
2 min
20 min
右側邊20 min
30 min
40 min
45min
50min
1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