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簡介:DMSA

 

99mTc-DMSA是種Tc(III)和DMSA的複合物,根據標幟時的狀況,會形成數種化合物。在無氧、pH 2.5,DMSA:Sn為3:1的情況下,會形成1號複合物,在這個環境下約10分鐘後,就會形成2號複合體,這個就是我們臨床上真正在使用的藥物,會結合在腎皮質上,讓我們觀察腎臟的外觀。
如果說在轉變的過程中有氧氣的存在,那麼複合物2就會被氧化成複合物1,那麼一樣是DMSA,複合物1和複合物2在體內的分佈有什麼不同呢?複合物2在腎皮質的結合力很強,但是複合物1的結合力不強,因此會被腎臟排出,這樣在掃描時就會造成偽陽性。根據一些學者的推論,複合物1是99mTc(IV)-DMSA,複合物2是99mTc(III)-DMSA,只是這尚未被證實。

另外在DMSA的配製過程,如果是處於鹼性的環境,就會形成99mTc(V)-DMSA,這個pH值約在7.5~8.0,在標幟的最後,還必須添加氧氣,把kit中剩餘未用完的Sn(II)氧化,這樣才能防止99mTc(V)-DMSA被還原成99mTc(III)-DMSA而出現腎臟的聚積。99mTc(V)-DMSA在體內的分佈主要是腫瘤,尤其是甲狀腺髓質癌,腎臟的攝取並不高。

99mTc-DMSA在靜脈注射後,它會和血液中的蛋白質形成鬆散的結合(注射後1小時有75%的結合,29小時後會增至90%),幾乎不會進入紅血球中,因此經由腎臟排出的比例很低,在注射後2小時也只有16%被尿出,這些藥物會慢慢聚積在腎皮質細胞(主要是近曲小管的細胞),然後固定在細胞內。在腎臟穿刺的研究中指出,藥物聚積的機制是經由腎小管周圍的血管萃取出藥物,然後固定在腎皮質的細胞中。這種主動運輸的機制和131I-OIH以及99mTc-MAG3並不相同。因此就算有一些DMSA因為沒有與蛋白質結合而被腎絲球過濾,也不會被腎小管再吸收。

DMSA的使用劑量0.3 mCi/Kg,最低使用劑量為0.5 mCi,所注射的DMSA在6小時後可以達到最大攝取量40%,而腎臟聚積藥物的半衰期是1小時,因此要達到最佳的目標/背景值以及影像解析度,最佳的攝影時間是在注射後4~5小時,不過最早是可以在注射後2小時開始攝影。

因為DMSA與蛋白質的高度結合,因此就無法拿來做動態的泌尿系統攝影,這個特點使它成為了絕佳的腎皮質攝影的藥物。正常的情況下可以看到腎皮質有高度的攝取,在腎柱以及腎髓質會逐漸減少攝取,因並非是完全均勻的影像,此會形成很特殊的斑紋狀。當病人的腎功能極差時,99mTc-DMSA會從肝膽道系統排出。

這邊補充一下DMSA在臨床上的用途,在正常的情況下,DMSA會分佈在腎皮質,所以可以用來觀察腎臟的位置、大小和基本外觀,所以一些在新生兒篩檢時找不到腎臟,懷疑是腎臟異位或是腎臟萎縮,就會來安排這項腎皮質的檢查,當然如果是腎臟發現水泡,也會用這項檢查來確認腎臟的基本狀態,例如腎臟的大小以及水泡在腎臟的分佈狀況,日後當小孩的腎功能發育完全後,也有可能會再安排以99mTc-DTPA來測量雙側的腎絲球過濾速率(GFR)。

上述的這些並不是DMSA腎皮質攝影病人的主要來源,核醫實際上最常接到的狀況是幼兒因泌尿道感染,懷疑細菌入侵到腎臟,造成了急性腎盂腎炎,DMSA在診斷此病症的敏感性為91%,專一性更高達100%,至於泌尿道感染為什麼會造成急性腎盂腎炎,除了跟細菌的快速生長和侵犯性有關外,其實跟泌尿系統的構造也有關係,這裡推薦一個三軍總醫院小兒外科的衛教文章,(https://wwwv.tsgh.ndmctsgh.edu.tw/unit/10006/12336)對於膀胱輸尿管逆流的整體介紹寫得非常詳盡,在其中有說明了如果發生了尿液逆流的情況,也會造成腎臟損傷,進而造成腎臟的瘢痕,在文章的中間有一個圖片說明了腎臟乳突的不同結構,造成尿液逆流的難易度不同,在腎臟的上下兩端相對的來說比較容易發生尿液的逆流,對於泌尿道感染的病人來說,細菌的入侵也相對較容易,這也和我們在臨床上觀察到的情況吻合,在腎臟的上下極是較容易出現影像缺損的區域。

當病患罹患急性腎盂腎炎時DMSA的攝取量減少的病理機制可能是由數個因素所造成的,腎皮質攝取DMSA量的多寡取決於腎臟的血流量以及遠曲小管細胞膜的運輸功能,所以任何病情的發展過程只要是會影響到上述的兩個因素,就會造成腎皮質減少對DMSA的攝取量,在急性發炎期,腎小管內的嗜中性白血球會釋放具有毒性的酵素以及製造超氧化物以殺死細菌,不過相對的腎小管的細胞也會遭受到損傷,在一些以靈長類的動物實驗中也間接的證實了在急性腎盂腎炎反應發生的初期,由於腎臟分泌renin腎素(血管收縮素)的結果,造成血管收縮而會出現ischemia局部缺血的現象,不過這個情況也曾經被認為是因為白血球大量聚積而阻塞了腎臟的微血管,總之在發炎區域DMSA攝取的減少的確是有可能是反應出腎小管細胞的功能受損以及局部缺血的情況。

對於一個因泌尿道感染後造成腎臟的損傷的病人家長來說,他們最擔心的是小朋友在感染治療結束後,腎臟所受的傷會不會好,這時候再次進行DMSA的檢查就是個不錯的方式,不過由於在急性腎盂腎炎發作後的3個月內,DMSA掃描的結果仍然會呈現陽性,因此如果要判定當初發炎的地方是痊癒了,還是已經形成scar疤痕組織,一般會建議至少在發炎後3個月再來進行第2次的掃描,如果要嚴謹一點的話,最好是在6個月後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