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有關123I的敘述,何者錯誤? (A)物理半衰期約13小時 (B)比131I更適合用在體內診斷 (C)為核反應器製造之放射性核種 (D)加馬光子能量約為159 keV
核醫會使用到的放射碘相關比較表請參閱96年第2次高考第80題,另外還有一個用來校正γ-counter的I-129請參考96年第2次高考第23題,而I-123的製造及相關資料則參考99年第1次高考第12題,就選項來看,I-123的(A)物理半衰期約13小時,因為不會釋放β粒子,加上γ-ray能量和Tc-99m相仿,因此(B)比131I更適合用在體內診斷,它的製造方式是經由迴旋加速器,以Xe-124 (p,2n)--> Cs-123--> Xe-123 --> I-123的方式製造,因此(C)的敘述有誤,最後I-123釋放的(D)加馬光子能量約為159 keV,對於現行針對Tc-99m優化設計的γ-camera來說,因為和140 keV很接近,加上又是單一能峰,因此影像的品質就會相當的卓越。
12.已知二放射核種分別為2 mCi(74 MBq) 32P(半衰期14.3天)和20 mCi(0.74 GBq) 67Ga(半衰期3.2天),經過多少天二核種有相同的放射活性? (A)13.7 (B)3.7 (C)27.4 (D)7.4
這種衰變的計算會利用到A=AO×e^-(λt),其中P-32的λ=0.693/14.3,Ga-67的λ=0.693/3.2,因此接下來只需要計算t值即可。
在第t天的時候,P-32的活度為2×e^-(0.693/14.3)×t,Ga-67的活度為20×e^-(0.693/3.2)×t,因為兩者的活度相等,兩邊先同時除2得到,
e^-(0.693/14.3)×t=10×e^-(0.693/3.2)×t,
在這邊先稍微複習一下ln的計算方式,
ln(A×B)=lnA+lnB,
再將兩邊同時取ln可得到,-(0.693/14.3)×t=ln10-(0.693/3.2)×t,
因此ln10=2.3=(0.693/3.2)×t - (0.693/14.3)×t= 0.216×t-0.048×t=0.168×t,
所以t=13.69
答案是(A)13.7天。
13.關於甲狀腺荷爾蒙(T3或T4)的合成機制,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甲狀腺荷爾蒙(T3,T4)的合成是由腦下垂體分泌的親甲狀腺素(thyrotropin)來刺激甲狀腺荷爾蒙的釋出 (B)TSH會作用在甲狀腺上加速碘化物的無機化,並且分泌出甲狀腺荷爾蒙 (C)若血液中的T3或T4濃度過高則會抑制腦下垂體釋出TSH (D)若血液中的T3或T4濃度過低則會增加腦下垂體釋出TSH
人體的甲狀腺有個相當傑出的負回饋控制系統,下視丘會分泌TRH,這個TRH會刺激腦下垂體分泌TSH(thyrotropin),TSH會促進甲狀腺的功能,增加甲狀腺荷爾蒙T3及T4的分泌量,不過當血液中的甲狀腺荷爾蒙的濃度逐漸升高時,就會反過來去抑制下視丘分泌TRH,也會抑制腦下垂體製造TSH,使得甲狀腺不再繼續製造、分泌甲狀腺荷爾蒙,因此就能減少血中甲狀腺荷爾蒙的濃度,如此一來就能維持體內甲狀腺素的濃度。在這個負回饋的控制系統中,下視丘占的比例較低,主要還是腦下垂體與甲狀腺兩者在互相調節。由於TSH會促進甲狀腺合成甲狀腺素,因此就會促使甲狀腺活化,增加甲狀腺球蛋白合成,增加碘幫浦的活力,加速碘與酪氨酸的結合(有機化),以及加速釋放甲狀腺素。
上面的敘述簡單的說明了甲狀腺的基本生理資訊,就選項來看,只有(B)在無機化這個敘述上有錯誤。
14.99mTc的物理半衰期為6小時,生物半衰期為3小時,則其有效半衰期為多少小時? (A)1 (B)2 (C)3 (D)4
先設定有效半衰期為A,物理半衰期為B,生物半衰期為C,那麼三者的關係式為:
1/A=1/B +1/C
所以1/A=1/6 +1/3=1/2
所以有效半衰期A=2
答案是(B)2天。
15.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核子醫學的攝影是一種功能性影像的攝影 (B)使用加馬攝影機(γ camera)攝影時,影像訊號的來源是來自於病人身上放出的射源 (C)核子醫學攝影可使用動態的攝影方式擷取影像分析 (D)核子攝影無法獲得3D影像資訊
這是個敘述式的題目,我不多作說明,(A)、(B)和(C)都是正確的敘述,只有(D)是錯誤的,事實上藉由收集多角度的影像(SPECT),就可以重組出立體的影像。
16.下列有關於加馬攝影機的敘述,何者錯誤? (A)非常高能量的加馬射線可穿透準直儀的間隔壁而使影像變差 (B)加馬射線和攝影機的晶體作用後,最靠近的光電倍增管會接收到可見光,而其他光電倍增管則不會 (C)攝影機的光電倍增管數目越多,影像解析度會越好 (D)能量太低的加馬射線易導致影像品質變差
加馬攝影機的基本成像原理,就是γ-ray從攝影機外面,穿過準直儀後進入閃爍晶體,在晶體中將能量釋放完畢,激發閃爍晶體發出可見光,這時候緊鄰晶體的光電倍增管將可見光轉換成電子訊號然後加以放大,這些訊號同步再經過脈高分析儀以及定位系統,最後將訊號整理後就輸出至螢幕上。在這些敘述中,準直儀扮演的角色是將非垂直入射進閃爍晶體的γ-ray濾除,所採用的方式為利用鉛作成隔板,如此一來只要隔板的厚度足以阻擋斜射進來的γ-ray,就能只讓垂直方向的γ-ray進入,不過如果入射的γ-ray能量過強,超出了準直儀的設計時,這些γ-ray就能突破準直儀的阻礙,而接觸到閃爍晶體,發光產生訊號。當然這些高能的γ-ray也會以垂直入射的方式接觸到閃爍晶體而產生訊號,不過這兩者的訊號並不一樣,直接入射γ-ray所產生的訊號因為能量不對,因此會被脈高分析儀給去除掉,最終不會被用於形成影像,可是那些穿透準直儀的γ-ray則不同,假設γ-ray的能量是200 keV,我們使用的是低能量的準直儀,打算要收集Tc-99m的140 keV影像,當這200 keV的γ-ray穿過準直儀鉛隔後,有可能會因為部份的能量衰減而變成接近140 keV,這時候脈高分析儀就不會將其刪除,可是因為攝影機所記錄這個訊號的位置與實際上入射的位置並不一致,因此最後成像的時候就會造成干擾,導致影像的品質變差,這就是選項(A)的原因。而選項(B)的敘述請參考91年第2次檢覈考第41題,因為同時會有許多根光電倍增管會感應到光線,因此才夠進行影像的定位,所以這個敘述有誤。也因此當光電電倍增管的數目越多,在定位上的精準度就越高,以現行的閃爍攝影機來說,大多數都每個偵測器都只有配置50來根的光電倍增管,不過影像的解析度都輸給我們最近淘汰的一部有20年歷史,搭配了95根光電倍增管的老攝影機,真是部好機器,只是它真的太老了,老是壞東壞西的,只好忍痛捨棄,因此選項(C)是對的。最後關於晶體的厚度與解析度的關係,請參考100年第1次高考第75題,結論是當(D)能量太低的加馬射線易導致影像品質變差。
17.以點射源作閃爍攝影機造影視野的均勻度(uniformity)測試時,點射源必須放在距離攝影機至少多少倍可用造影視野(UFOV)的地方? (A)2 (B)5 (C)8 (D)10
這一題在97年第1次高考第38題有考過,不過當時所引用的參考資料有誤,後來大部分的書都認為在做均勻度測試時,點射源與偵檢器的距離至少要有FOV最大尺寸的(B)5倍距離才行,如果FOV是50×60公分,那麼點射源的距離就要是60×5=300公分才行,這種用點射源作均勻度測試的方式,測量的是攝影機的intrinsic QC,實際的作法可以參考97年第2次高考第79題,均勻度的計算方法則參考99年第1次高考第77題。
18.配合運動壓力試驗進行201Tl心肌灌注造影時,下列有關造影步驟的敘述,何者錯誤? (A)達到運動壓力極限時靜脈注射201Tl (B)在運動壓力試驗後10到15分鐘進行壓力試驗態造影 (C)壓力試驗態造影後3到4小時再進行休息態造影 (D)休息態造影前需再注射約20到30毫居里(mCi)的201Tl
關於心肌灌注掃描要用配合運動壓力試驗的作法請參考95年第2次高考第21題,另外也可以參考在SNM標準程序中的『心肌灌注造影』文件,以及97年第2次高考第43題。目前我們醫院的作法是讓受檢者跑跑步機,當受檢者的心跳數達到(220-年齡)×85%時,就會自原先已安置好的靜脈留置針裡注射2 mCi的Tl-201,在受檢者體力還允許的情況下再運動1分鐘才停止,目的是希望心肌可以在此負荷的狀態下攝取Tl-201,接下來會讓患者休息10~15分鐘,等心跳和呼吸都和緩下來了,才開始照相,才不會出現因upward creep所造成的假影(參考99年第2次高考第24題)。接下來間隔3~4小時後才開始作休息相的攝影,因為Tl-201與體內鉀離子的生理活性相仿,因此具有再分佈的特性,所以照相時並不需要再注射Tl-201,因此(D)選項的敘述有誤,不過如果使用的放射藥物是Tc-99m MIBI的話,那麼就需要注射第2次的藥物,詳細的內容請參考99年第2次高考第22題。
19.下列何種準直儀,會將器官範圍縮小(reduction)投射到晶體(crystal)? (A)diverging collimator (B)pinhole collimator (C)parallel hole collimator (D)converging collimator
這一題其實和99年第2次高考第16題問的是同一件事,要將影像作放大或縮小的動作,就可以使用非平行排列的準直儀,例如聚焦式converging、散焦式diverging以及針孔式的準直儀,這類型的準直儀裡面鉛隔的排列方式可以讓特定角度的γ-ray入射,因而可以達到將影像放大或者是縮小的功能,而所謂的聚焦或者是散焦是以camera為主體來看出去的方向,因此聚焦式的準直儀可以將影像放大,而散焦式的準直儀可以將影像縮小,這些準直儀的詳細形狀及敘述請參考98年第2次高考第43題。至於題目所問的要能將器官範圍縮小,就應該採用(A)diverging collimator散焦式準直儀,它可以將影像縮小,意思就是說如果要照相的器官太大,例如說整個肺臟,由於這種準直儀的延伸照野比較大,因此才有辦法把整個肺臟包括進去,只是說最後成像在閃爍晶體的時候,影像會縮小就是了,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影像的解析度會變得很差,只是說在那個沒辦法做出大塊閃爍晶體的年代的折衷方案,現在臨床上應該是沒有這樣的產品了。
20.201Tl心肌灌注斷層檢查時,下列何情形不代表左心室功能異常(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暫時性左心室擴大(transient left ventricular dilation) (B)肺臟攝取增加(lung uptake) (C)暫時性右心室顯像(transient right ventricular visualization) (D)逆缺損(reverse redistribution defect)
我們在做Tl-201的心臟檢查時,會特別注意幾件事,包括:
1.壓力相的缺血區域的範圍是否過大,
2.壓力相的缺血區域於再分佈相時是否有回復,
3.是否有暫時性左心室擴大,
4.肺部的Tl-201聚積是否偏多,
5.如果有作gated SPECT,會留意左心室的運動是否正常,以及博出分率數值過小的情況。
上述的這些現象都跟左心室的功能不佳有關,第1、2點比較容易理解,就是看看冠狀動脈的血液供應是否正常。
第3點是我們在作心肌灌注掃描時,都會給予心臟運動式或者是藥物式的壓力,這種為了檢查而暫時性給予的壓力,會增加心臟的負荷,在一些左心室功能不佳的患者,因為左心室的收縮無力,心室的搏出分率原本就不高的情況,為了應付身體在壓力狀態所必需增加心臟的輸出,就有只好擴張左心室的容積,來提供足夠的血液供應,這種(A)暫時性的出現左心室擴大的情況,通常和嚴重冠狀脈疾病有關,並且是心肌意外發生的高危險群。
第4點其實跟選項(B)有關,正常的右心室負責肺循環的血液運送,不過因為右心室的心肌壁並不夠厚,因此收縮的力道並不夠足以完成肺循環所需的動力,因此主要還是得靠左心室將血液拉回的力道才行,因此當左心室的功能不佳時,血液流到肺部後回流至左心房左心室的速度就會變慢,這就會造成Tl-201停留在肺部的時間拉長,而出現(B)肺部攝取增加的情況,其實並不是肺臟真的會攝取Tl-201,而是因為血液的停滯所致,這種現象可以稱之為肺部的鬱血症,這種情況通常在經過一段時間等血液流動順暢後,在下午的再分佈相中就會恢復正常。
心肌細胞是靠鈉鉀幫浦來攝取Tl-201,當左心室的功能不佳時,不管是冠狀動脈的阻塞或者是心肌的壞死,左心室肌肉能攝取的Tl-201就會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右心室的心肌能夠攝取的Tl-201量就會相對多一些,這樣左右心室的影像強度對比就會減少,在不調整影像亮度及對比的情況下,原本不容易看清楚的右心室影像,就會比較容易看得到,那就如一開始所講的,如果這種暫時性左心室功能不佳是因為我們在進行壓力相時所引起的,那麼這就會是選項(C)所敘述的情況。
至於(D)的情況,目前核醫界並沒有很一致的定論(參考100年第1次高考第33題),因此不太能就此認定是左心室的功能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