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下列有關125I之敘述,何者正確? (A)物理半衰期為80天 (B)以β-衰變 (C)衰變時釋出35 keV光子 (D)無法用核反應器生產
I-125的基本資料請參考98年第1次高考第43題,它的(A)物理半衰期為60天才對,幾乎都是以EC電子捕獲的方式來蛻變,因此(B)多是釋放γ-ray(偶爾也有Augar電子)才對,(C)衰變時釋出35 keV光子,這就對了,(D)要改為是藉由原子爐來生產的,只是說會先生成Xe-125,然後Xe-125再蛻變為I-125,Xe-124(n,γ)-->Xe-125;Xe-125-->I125。所以正確答案是(C)衰變時釋出35 keV光子。
62.186Re(Sn)HEDP用於治療骨癌造成的骨痛(bone pain),其γ光子能量(MeV)與豐度(%abundance)為何? (A)0.103(28%) (B)0.137(9%) (C)0.161(86%) (D)0.910(0.01%)
這題可以參考94年第1次高考第65題中的敘述,不過我還是認為這種這麼細的數據應該是用來當作資料查詢時來用的,而不是拿來考試或者是背誦的,不過既然考官認為這些資料很重要,那麼在形勢就是比較低的考生就得乖乖的背起來。186Re(Sn)HEDP會釋放β粒子達到治療的效果,同時又可以放出γ-ray來進行造影,它的γ光子能量(MeV)與豐度(%abundance)為(B)0.137(9%)。
63.下列有關117mSn與153Sm之敘述何者錯誤? (A)117mSn與153Sm均釋出β-粒子與γ光子 (B)117mSn的半衰期小於153Sm的半衰期 (C)117mSn的平均β-能量小於153Sm的平均β-能量 (D)117mSn的β-粒子在軟組織的平均射程(mean range)小於153Sm的β-粒子在軟組織的平均射程
這兩個元素的比較表可以參考94年第2次高考第51題,不過考試會考這麼細的東西,倒是蠻令人意外的。
Sn-117m在臨床上是以Sn-117m DTPA的型態用於減緩癌症骨轉移所帶來的疼痛,它主要是以同質異能態(isomeric transition)的方式衰變產生了159 KeV的γ-ray,以及內轉換(internal conversion)產生了127~129以及152 KeV的電子,這個藥物在骨骼以及骨髓的分佈比為9:1,代表大部分注射的藥物都分佈在骨頭表面,加上釋放電子的能量又比其他治療核種來的低,所以對骨髓毒性可以說是相當低,至於臨床的使用劑量從71~286 μCi/Kg都有,劑量高低和療效(75%有疼痛減輕)沒有明顯的相關,不過劑量高的止痛效果會早一點開始。這個藥物目前的臨床研究都還在持續進行中,因此還需要更多資料才能評估這項藥物的療效。
Sm-153在臨床上是以Sm153 EDTMP(商品名為lexidronam)的型態用於減緩癌症骨轉移所帶來的疼痛,Sm-153會釋放103 keV的γ-ray,所以除了治療外也可以用於收集影像,它的半衰期為46.3小時,使用劑量為1 mCi/Kg,約有65%的注射劑量會分佈在骨頭的表面,對骨髓的毒性非常輕微,比起臨床上認為幾乎沒有毒性的Sr-89還要低一些,平均β能量為0.224 MeV,最大β能量0.8 MeV,組織平均射程0.8 mm,至於使用的方法請參考核子醫學程序指南-骨轉移疼痛之緩和治療。
這兩個核種的共通特性就是具有療效又可以同時進行核醫造影,另外Re-186 HEDP(137 keV 9%)也是如此。由於題目問的東西有點瑣碎,所以就從4個選項逐一的來看看,(A)的敘述是正確的,(B)Sn-117的半衰期是13.6天,Sm-153是46.3小時,所以這個選項的敘述有誤,(C)和(D)講的其實是同一件事,當平均能量越低,自然射程就會越短,因為考試為單選題,在不可能把所有核種的能量背熟的前提下,如果兩個選項的敘述是相同的,那麼一定就不會是你該選的選項。
64.治療用放射核種之能量,下列何者在水中之平均射程(mean range)最長? (A)131I (B)186Re (C)90Y (D)177Lu
這題和98年第2次高考第79題考的幾乎一模一樣,因為是純粹考記性,因此要知道治療性放射核種所釋放β粒子的最大能量只好參考94年第2次高考第74題和94年第1次高考第70題所列出的比較表,其中(A)I-131為606 keV,(B)Re-186為1070 keV,(C)Y-90為2284 keV,(D)Lu-177為498 keV,由於(C)Y-90能量為最高的2284 keV,因此在水中平均射程就最長。
65.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後追蹤檢查時,何種同位素較易有擊昏效應(stunning effect)? (A)123I (B)131I (C)125I (D)18F
分化良好型甲狀腺癌的定義請參考95年第1次高考第4題,通常甲狀腺癌病人的治療方式是先開刀切除,再以I-131徹底清除甲狀腺組織,這部份的資料請參考97年第1次高考第65題,這類患者在術後追蹤檢查時,會利用低劑量的放射碘先進行一次全身掃描,確定一下有沒有殘餘的甲狀腺組織或者是轉移的甲狀腺癌細胞,如果影像上有發現放射碘聚積的話,因為相關的準備工作已經做好了(例如低碘飲食、停用T3、T4等等),就會直接開始吃高劑量的I-131來殺死這些甲狀腺癌的餘孽,不過這個時候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先前用來作全身掃描所服用的放射碘,如果是選擇I-131的話,那麼所使用的劑量就必需控制在2~5 mCi內,不然這些I-131所釋放的β粒子就很有可能引發擊昏效應,也就是體內的甲狀腺癌細胞由於被I-131的β粒子所攻擊而產生了類似昏倒的情形,如果說出現了這種情形,就會導致在發現遠端轉移甲狀腺癌細胞,要以高劑量I-131來治療時,因為甲狀腺癌細胞的昏厥而降低了對I-131的攝取,詳細的內容請參考96年第2次高考第59題的敘述,答案是(B)I-131。
66.目前使用放射性核種治療癌症骨轉移疼痛等,最主要是應用核種蛻變所釋放出的那一物質? (A)α粒子 (B)β粒子 (C)高能量γ ray (D)Auger電子
這題和97年第1次高考第63題完全相同,答案是(B)β粒子。
67.下列何種放射製藥可用於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與神經內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之治療? (A)131I-MIBG (B)99mTc-DTPA (C)186Re-etidronate (D)89Sr-strontium chloride
這一題和97年第一次高考第66題一模一樣,另外也可以參考94年第1次高考第12題的敘述,答案是(A)I-131 MIBG。
68.通常甲狀腺癌術後若有局部淋巴結或遠端轉移,常用131I的治療劑量為何? (A)150-300 mCi (B)350-500 mCi (C)550-700 mCi (D)750-900 mCi
以I-131治療甲狀腺癌所使用的劑量在不同地方或是不同參考資料都有不太一樣的計算方法,在此我選擇美國核醫學會所提供的I-131治療準則(還沒翻譯成中文)來當標準:
1.如果是治療在手術後殘留的甲狀腺癌組織,會給予75~150 mCi;
2.如果是甲狀腺癌細胞可能轉移至頸部或是縱隔腔的淋巴結,會給予150~200 mCi;
3.如果發現有遠端轉移的話,就會給大於200 mCi的劑量,至於劑量會給到多高,主要的限制因素就在於骨髓的劑量,大部分的人同意在利用I-131治療時,骨髓所接受到的劑量不要超過200 rad,因此能給到多高的劑量還是得因人而異,大致上的標準是在吃完I-131後的48小時,停留在體內的I-131活度要小於120 mCi,如果說是擴散到肺部的患者,那麼為了怕毒性太強,則建議體內的活性要低於80 mCi。另外如果給的劑量超過300 mCi,就會開始出現一些副作用,不過發生的比例並不高,例如唾液腺會受傷導致唾液分泌減少或者是唾液腺結石,味覺會受損,當然在極低的情況下,還是有可能會誘發其他癌症的發生(胃癌、膀胱癌、大腸癌、唾液腺癌以及白血病等等)。
因此就題目所給的狀況,因為恰恰是介於2和3中間的狀況,所以如果給的劑量應該就落於兩者之間,所以看來選(A)150-300 mCi是最合理的。
69.131I-MIBG可用來治療的腫瘤中,不包括下列何者在內? (A)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 (B)未分化甲狀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 (C)甲狀腺髓質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D)類癌(carcinoid)
這題主要還是得參考97年第一次高考第66題,事實上I-131 MIBG對於嗜鉻性細胞瘤pheochromocytoma以及(A)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的偵測效果相當的優異,靈敏度為81~96%,而特異性更高達95~100%,因此學者們就試著去用這個藥物去偵測其他類似的腫瘤細胞,研究的結果發現對於(D)類癌(carcinoid)和(C)甲狀腺髓質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也有差強人意的表現,只是檢查的靈敏度就不到70%,特異性更是降到了35%,我想這裡就針對甲狀腺髓質癌和類癌來作說明好了。
甲狀腺髓質癌:
這種癌症是由甲狀腺的濾泡周圍細胞所演變來的,大約佔甲狀腺惡性腫瘤的8~10%,目前治療的唯一方式就是開刀切除,通常還會合併化療來提高存活率,至於是否要以I-131 MIBG作輔助療法那就不一定了,因為大約只有30~40的甲狀腺髓質癌細胞會攝取I-131 MIBG,而最麻煩的是攝取的機制根本就還沒研究清楚,雖然說患者在接受MIBG的治療後可以舒緩甲狀腺髓質癌所帶來的不適,不過因為治療的反應率並不高,因此並不是非作不可的治療。
類癌:
這種癌症通常是由內分泌系統的細胞所演變而來,因此好發於胃腸道(高達85%),其實這種癌症利用somatostatin體抑素來偵測或治療的效果都相當好,這部分的資料請參考93年第2次高考第76題,至於I-131 MIBG能幫上什麼忙呢?其實用來偵測的效果或許是還不錯的,因為有70%的類癌細胞會攝取MIBG,只可惜因為攝取的量真的是太少,所以要拿來治療的話,效果就會打上好幾折,還必須要有其他的輔助才能提高治療的效果,所以還不是太實用的治療方法。
因此選項中只有(B)未分化甲狀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無法藉由I-131 MIBG來偵測或治療。
70.依據美國核醫學會醫學體內輻射劑量委員會(The Medical Internal Radiation Dose Committee of the Society of Nuclear Medicine,MIRD)第5號報告,服用131I之後24小時,約有多少131I活度由排泄物(糞便、尿液)、汗、唾液等排出體外? (A)99% (B)76% (C)48% (D)25%
這坦白講,光看到題目就傻了,我查了一下過去的核醫學學會會訊,有一期有提到MIRD第5號報告,裡面有這樣的敘述:
由於I-131在注入病人體內24小時約有76%的活性會隨排泄物、尿液、汗、唾液排出體外(MIRD第5號報告)。
關於這個資料以前我並沒有認真去記過,只隱約知道服用I-131之後24小時會有相當高的比例會主要從尿液中排除,現在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一份報告,真的是長知識了,答案是(B)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