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88Re(Sn)HEDP用於治療骨癌造成的骨痛(bone pain),其γ光子能量(MeV)與豐度(%abundance)為何? (A)0.041(49%) (B)0.103(28%) (C)0.155(10%) (D)0.374(82%)

這題可以參考94年第2次高考第79題,其γ光子能量(MeV)與豐度(%abundance)為(C)0.155 MeV(10%),在99年第2次高考第62題也出過Re-186 HEDP的相關資料。這些用於骨轉移病患疼痛緩解的放射製藥資料請參考93年第1次高考第45題94年第1次高考第65題94年第2次高考第51題以及79題


62.131I進行β-衰變後之子核(daughter nuclide)為何? (A)131Sb (B)131Te (C)131Xe (D)131Cs

核醫會使用到的放射碘相關比較表請參閱96年第2次高考第80題,,另外還有一個用來校正γ-counter的I-129請參考96年第2次高考第23題,而I-123的製造及相關資料則參考99年第1次高考第12題。由於I-131是進行β-衰變,因此在放出了1個帶負電的電子和反微中子後,質量數不變還是131,原子序就會+1,因此根據元素週期表的排列(如果有背熟的話),I-131是屬於7A族元素,那麼原子序+1後,新的子核種就會是8A族的元素,就是(C)Xe-131。


63.以131I治療時,下列那一種副作用出現機率較少? (A)急性胃炎 (B)急性唾液腺炎 (C)脖子腫脹疼痛 (D)急性睪丸炎

基本上副作用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兩種,在早期也就是指服用I-131後開始到前幾天的時期,大約有10~20%因為殘餘的腫瘤或者轉移處正受到I-131的β粒子傷害而感到吞嚥困難,會出現(C)脖子腫脹疼痛的情況,因此對於甲狀腺腫瘤手術後仍殘餘太多甲狀腺組織的患者來說,可以服用一些非類固醇類的抗發炎藥物來預防因輻射所引起的甲狀腺炎,對於甲狀腺癌細胞轉移至腦部或脊椎的患者,則可以服用皮質類固醇來預防嚴重的嘔吐現象。因為I-131的輻射會引起(A)急性胃炎,因此在接受了高劑量的放射碘治療後,大約有50%的人會覺得噁心或想吐。由於唾液腺也會聚積放射碘,因此也有30%左右的人會發生(B)急性唾液腺炎,另外有2/3的患者會出現短暫的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的情形。
後期的副作用大約是在服用放射碘之後的數星期、月甚至年的時間,其中在高劑量治療下,最容易出現唾液腺功能降低的情況(40 %),不過只有4 %的患者會演變成口乾症。有5%的人會有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的情形,依使用劑量的不同約有1~2%的人會出現骨髓再生不良或白血病,至於因為腫瘤轉移至肺部導致治療後產生肺纖維化的情形,會跟甲狀腺的碘攝取能力與年紀有關,這種機率在成人約為1%,幼童則約為10%。至於一些後續的基因突變等等的問題也可能會有,只是機率太低而不再深入討論。
有學者發現部份男性在接受放射碘治療後,會有暫時性的FSH濾泡促進激素昇高的情形,在眾多的研究中,只有一位患者發生精蟲不足的生殖功能降低的現象。
所以說在這四個選項中,只有(D)急性睪丸炎是不會出現的,另外在97年第1次高考第65題有一般甲狀腺腫瘤患者的治療流程,可以參考一下。


64.89Sr-chloride最重要之臨床應用是用於治療下列何種疾病? (A)甲狀腺癌 (B)惡性腹水 (C)真性紅血球增多症 (D)骨轉移造成之骨痛

在SNM標準程序裡的骨轉移疼痛緩和治療文件中,有提到以Sr-89 chloride(氯化鍶)治療(D)骨轉移造成之骨痛的相關資訊,另外在93年第1次高考第45題也有詳細的敘述。對於(A)甲狀腺癌,核醫有個非常有效的放射性藥物,就是I-131,在治療(B)惡性腹水及(C)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的部份,在98年第1次高考第4題有詳細的說明,P-32-chromic phosphate colloid是用來治療惡性腫瘤轉移所導致的腹水或是胸肋膜積水,也有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P-32-orthophosphate主要是用來治療Polycythemia Vera真性紅血球增多症以及慢性的骨髓性及淋巴性的白血病,也有用於減緩惡性腫瘤骨轉移所造成的疼痛。所以Sr-89最重要的臨床應用就是治療(D)骨轉移造成之骨痛。


65.下列何者可用來治療分化性甲狀腺癌,如乳突狀和濾泡狀甲狀腺癌? (A)131I-NaI (B)111In-capromab pendetide (C)99mTc-MIBI (D)67Ga-citrate

乳突型甲狀腺癌是甲狀腺癌的一種,這種癌多半是起源於甲狀腺濾泡(Follicle)之表皮細胞。就已分化之甲狀腺癌來說主要有乳突性甲狀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以及濾泡性甲狀腺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這兩種。這些些已分化的甲狀腺癌大部分仍保有甲狀腺表皮細胞之特性,就是能攝取碘來合成甲狀腺球蛋白(T3、T4),目前對於甲狀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就是開刀切除,然後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A)131I-NaI來治療。因為甲狀腺腫瘤細胞仍保有碘的有機化功能,即使是分化不良性的甲狀腺癌細胞仍然具有像正常甲狀腺細胞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功能,對碘的親和力也較身體其他部位細胞高400-600倍,所以能有效的將放射性碘帶入甲狀腺細胞中,藉著I-131所釋放的β粒子來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一般來說要利用I-131來偵測或是治療甲狀腺腫瘤,都希望TSH的濃度大於30μU/ml,這樣體內殘餘的甲狀腺細胞的活化程度才夠高,對於碘的需求度會上升,這樣檢查或是治療的效果才會比較好,因此一般都會在手術後4~6週才會用100 mCi(或者是更多)的放射性碘來治療。一般來說放射性碘治療對乳突癌及濾泡癌較有效,至於其他分化較差的甲狀腺癌症效果就不太好了。(B)111In-capromab pendetide是研發出來用於淋巴瘤的治療上,這部份請參考98年第1次高考第56題,(C)99mTc-MIBI用於偵測乳癌細胞以及甲狀腺方面的腫瘤還可以,不過並不具有治療的效果,(D)67Ga-citrate可用於偵測淋巴癌,不過也因為它只會釋放γ-ray,所以也只有偵測的作用罷了。所以說對於分化良好之甲狀腺癌最有特異性的放射性藥物就是是(A)131I-NaI。


66.若一般放射物品需測至2%誤差,其信賴區間(可信水平)為95%,則至少需收集該樣品之計數為多少? (A)5,000 (B)10,000 (C)50,000 (D)1,000,000

這是個看起來很容易摸不著頭緒的計算題,我們先假設樣品的總計數為N,背景計數理論上很低,因此暫時不考慮,然後因為核種的衰變是屬於常態分佈,也就是在計測時間t裡面,計數率R=N/t,有時候高一些,有時候會低一些,最後的測量結果就會是以計數率的平均值為中心的常態分佈,現在題目開出了2個條件,
第一:信賴區間(可信水平)為95%,這代表在測量時間內,所得到的計數率數值有95%被認為是準確的,因此根據統計的定義,這95%的面積就坐落在計數率平均值R的±1.96δ範圍裡,δ就是標準差。
第二:誤差要小於等於2%,這代表上述的1.96δ≦2%的R,
現在因為不曉得計測時間t為多少,因此假設t為1個單位時間,也就是把t當作1來計算,因此R=N,
另外這個計數率的標準差δ會等於√R也就是等於√N,
於是乎現在把所有的已知條件綜合起來,1.96δ≦2%的R,可以表示為1.96×√N≦N×2/100,
因為1.96和2很相近,所以就把它們約分消掉,變成√N≦N/100,等號兩邊同時平方得到:
N≦(N^2)/10000,把N除掉就可以計算出N≧10000,因此答案就是至少要(B)10,000計數值才行。
詳細的算法是不是這樣其實我也不太清楚,不過就結果論,似乎也拼湊出了答案。


67.99mTc的能峰(energy peak)為: (A)140 keV (B)70和167 keV (C)364 keV (D)159 keV

在這4個選項中,(A)140 keV是Tc-99m;(B)70和167 keV是Tl-201;(C)364 keV是I-131;(D)159 keV是I-123的γ-ray能峰位置,因此答案是(A)140 keV。


68.淺部等效劑量(Hs)為皮膚或四肢的體外曝露在組織深度多少公分處的等效劑量? (A)0.007 (B)0.070 (C)0.001 (D)0.050

每人每年對於皮膚或四肢之職業輻射曝露限值請參考96年第1次高考第22題,其中淺部等效劑量(Hs)適用於皮膚或四肢之體外曝露,指(A)0.007公分深處組織之等效劑量。


69.一個參考的組織或器官(T)個別攝入一種放射性核種在50年間的等效劑量稱為: (A)約定等效劑量(HT, 50) (B)深部等效劑量(Hd) (C)淺部等效劑量(Hs) (D)有效等效劑量(HE)

同上題所謂的(A)約定等效劑量是指單次攝入放射性物質於體內後,對某一器官或組織在五十年內將累積之等效劑量,這種國家頒布的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裡面的名詞定義最好要記清楚。


70.若某區域受到低放射活性污染,宜用下列何種儀器進行勘測? (A)井形加馬閃爍計數器(well type γ-scintillation counter) (B)劑量校正儀(dose calibrator) (C)口袋型計測儀(pocket dosimeter) (D)蓋革計數器(Geiger-Müller counter)

這題在96年第2次高考第6題考過了,答案是(D)蓋革計數器(Geiger-Müller counter)。(A)井形加馬閃爍計數器(well type γ-scintillation counter)主要是用於放射免疫分析實驗室,因為要追求極高的偵測效率(>95 %),因此是採用碘化鈉所製的固態偵檢器,使用時待測物體必需裝於試管中,才能符合儀器的偵測範圍,因此並不適用於污染偵測;(B)劑量校正儀(dose calibrator)是用來測量活度的儀器,一樣也是井形的偵測器,放置於放射藥局內來量測放射藥品的活度,是游離腔式的設計,體積很龐大,沒辦法移駕至污染現場來偵測。(A)和(B)都屬於大型的儀器,雖然說並不方便做污染的偵測,但是真的沒辦法時,也是可以先將污染區域擦拭,將擦拭過後的紙張捲成合適的大小,也一樣可以測量污染的強度,只是並不好用就是了。(C)口袋型計測儀(pocket dosimeter),主要是用於測量人體所接受到的輻射劑量,體積小可以拿到污染的現場來測量劑量率,不過因為這個儀器並非專為此目的而設計,因此偵測的效率以及反應速度都不算好,尤其是題目所舉出的"低放射活性污染"這個條件,在效率不佳的情況下,並不是合適的儀器;(D)蓋革計數器(Geiger-Müller counter)就是專門用來做污染的檢測,由於其工作電壓是屬於蓋格區,因此偵測的靈敏度非常的好,即使污染的活性很低也可以偵測的到,使用上也十分便利,小小的一台可以直接以手持的方式來對於懷疑污染的區域做檢測,是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質核醫科必備的偵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