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心肌存活最準確的檢查是: (A)99mTc-RBC ECG-gated檢查 (B)201Tl心肌灌注斷層檢查 (C)99mTc-pyrophosphate (D)FDG PET
當患者發生心肌梗塞,或者是疑似有梗塞的症狀時,在醫療的過程中除了要確保患者的生命外,對於心肌細胞的血流供應狀況以及心肌是否存活的評估,就會是決定未來治療方向的一個最主要的參考,今天如果是冠狀動脈的血流減少,但是心肌細胞仍存活,那麼就要想辦法把血流恢復,讓心肌細胞能重新獲得充分的血液供應,例如冠狀動脈的汽球擴張或是放入血管支架,但如果心肌細胞已經死亡,那麼治療的重點就會在維持剩餘心肌細胞的功能,已經死亡的部分除非面積過大或者是會影響到心臟的收縮,導致心率不整時,才會以外科手術切除。
一般的檢查流程其實是包含了兩個步驟,首先用N-13 ammomia或者是Rb-82作心肌血流灌注的評估,然後再用F-18 FDG作葡萄糖代謝的檢查,藉由結合這兩種檢查,所得到的檢查結果大致上有3種:
1.血流正常,FDG的攝取也正常,這是健康心肌的表現。
2.血流減少,但是FDG的攝取增加,這稱為灌注-代謝的不吻合(perfusion-metabolism mismatch),通常這代表心肌仍存活。
3.血流和FDG攝取都減少,這稱為灌注-代謝的吻合(perfusion-metabolism match),通常這代表該區域的心肌已經死亡。
在偶然的情況下,會有第4種情形,叫做顛倒式的不吻合(reverse mismatch),就是血流正常但是FDG攝取卻降低的情況,這種情況比較難解釋,通常會歸類在心肌細胞受到暈厥現象(stunning)的亞型,這部分留到45題來解釋。
但是所謂的"吻合"並不代表心肌細胞真的已經全死,仍然有可能有部分存活的細胞參雜於其中,而"不吻合"的區域,也不能保證在血流恢復供應後,就能夠保證能恢復原先百分之百的收縮功能。
事實上利用F-18 FDG來偵測心肌存活度仍存在著一些盲點,並不是說在所謂的"吻合"就一定代表心肌死亡,因為FDG的攝取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干擾,例如血糖的高低、心肌的負荷程度、對於胰島素的抗性以及是否有嚴重缺血的情況等等,在一些心肌細胞仍存活,但是卻因為上述因素而導致FDG攝取不佳的狀況下,的確是會被誤判為死亡的狀況,因此如何做出標準化的判定方式,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件不容易的事。
另外如果不去考慮一些特定的狀況,其實光是用心肌血流灌注的評估就能夠大約的判斷出心肌的存活狀況,在一些嚴重血流減少的區域,本來就一定會存在著一些疤痕組織(scar),就一些大略的統計資料來說,PET會比傳統的Tl-201(包括Tc-99m MIBI類的藥物)心肌灌注斷層檢查來的更優秀,在敏感度可達84~98%,專一性更高達78~100%,這主要是因為在解析度方面的改善以及能夠做衰減校正而大幅減少了影像的假影,最重要的PET能夠做到真正定量的分析,因此就病理組織學上的觀察來說,當血流低於0.25 mL/min/g時,或者是血流量不到遠端正常心肌細胞的30%時,就代表該處已經不存在活著的心肌細胞。不過在心肌血流的評估方面,PET的存在並不會貶低SPECT的價值,在大部分的醫學中心李,兩項檢查是並存的,一般的患者還是會採用SPECT的方式來做檢查,只有在一些過於肥胖在SPECT上會有嚴重組織衰減的患者、在SPECT的結果無法清楚判斷,以及就生理檢查結果判斷起來只有輕微冠狀動脈疾病或是應該是很健康,但是卻很不舒服的患者,才會用PET來做心肌灌注的檢查。
因此總結的來說,(D)FDG PET是目前判斷心肌存活最準確的檢查,(A)99mTc-RBC ECG-gated檢查的主要用途是評估左心室的功能,也就是左心室搏出分率,(B)201Tl心肌灌注斷層檢查如前述,評估的準確度不如FDG PET,(C)99mTc-pyrophosphate則主要應用於心肌梗塞處的位置。
42.下列何種放射製藥適用於正子造影之心肌灌注造影檢查? (A)18F-FDG (B)82Rb-RbCl (C)11C-methionine (D)99mTc-sestamibi
關於PET用來作心肌灌注的藥物請參考93年第2次高考第30題,可以使用的藥物包括了O15-H2O、N13-NH3、Rb82以及用C11或Ga68標幟的微球體microspheres等等,在這些藥物中最被推崇也是被認為最準確的,就是O15-H2O,因為水本身就可以很輕易的擴散進心肌細胞內,不管心肌受到的血流供應或者代謝狀況有多糟,O15-H2O仍然可以擴散進入心肌細胞內,在前面文章所提到的影像雜訊的問題,在現今硬體的改善以及影像處理軟體的進步下,已經不再是問題,目前唯一的難題只剩下半衰期太短這件事,必需旁邊就有迴旋加速器的製藥中心才有辦法使用這項藥物,不過這是缺點同樣也是優點,由於半衰期過短(O-15 2分鐘,N-13 10分鐘),所以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壓力相和休息相的檢查。
在題目所給的選項中,(A)18F-FDG可用於心肌細胞存活度的評估;(B)82Rb-RbCl因為和鉀離子類似,所以可以利用鈉鉀幫浦進入心肌細胞,來進行心肌灌注造影檢查;(C)11C-methionine來作腦部腫瘤的藥物(可以參考核醫導讀的2.5.6.1前驅物放射標幟的氨基酸Precursors:Radiolabeled Amino Acid);(D)99mTc-sestamibi是SPECT用於進行心肌灌注造影所使用的藥物,不過因為題目是問正子造影,核種不對,因此並不適用。
43.急性心肌梗塞後,以PET偵測心肌活度(viability),是以13N-ammonia偵測血流,18F-FDG偵測代謝活性,典型的存活心肌發現應是: (A)兩者均有缺損(defects) (B)僅前者缺損 (C)僅後者缺損 (D)兩者均正常
這題在41題中已經有了蠻詳細的敘述,在96年第1次高考第68題有提到詳細的作法:『要作心肌血流的相對分佈一開始要先作休息相,然後才是採用藥理性的壓力相,N-13 ammonia的使用劑量為25~40 mCi,Rb-82的使用劑量為30~60 mCi,注射時必須在30秒內以靜脈注射的方式快速注射完畢,N-13 ammonia的使用劑量為25~40 mCi,Rb-82的使用劑量為30~60 mCi,注射時必須在30秒內以靜脈注射的方式快速注射完畢,N-13 ammonia在注射後5~7分鐘就會自血液中清除,因此在注射5分鐘後就可以開始收集影像,大約可以收集15~20分鐘的影像,至於Rb-82的血液清除時間則少於1分鐘,因此注射完畢後幾乎就可以開始照相,影像收集時間為5~7分鐘。另外如果病患的左心室功能不良時,會造成放射性藥劑自血液中清除的時間延長,此時可以將造影的時間往後延90~120秒』。
另外在95年第2次高考第24題也考過類似的問題。在沒有發生梗塞處心肌應該是血流和代謝活性都正常,但是題目所問的應該是指在經歷心肌梗塞後,梗塞處殘存心肌的藥物攝取狀況。由於心肌梗塞的發作是由於心肌受到血液供應的減少,導致心肌細胞無法受到能量供給所產生的死亡現象,因此在歷經血液供應不足後仍能存活下來的細胞,在患者尚未接受治療(例如放置血管內支架)前,該處心肌的血流量一定不足,因此以13N-ammonia偵測血流的結果就會出現影像缺損的情況,但是因為心肌細胞仍活著,所以仍然會有新陳代謝的作用,所以會見到存活心肌細胞攝取FDG的情狀,那麼在這種情況下FDG的攝取會不會因為血流供應的減少而出現攝取量降低的情況呢?事實上在這些缺乏血液供應的區域,對於FDG的攝取會跟週邊正常的心肌細胞一樣多,甚至還會更多,這中間詳細的機制目前還不太清楚,可能是跟細胞膜對於葡萄糖的通透性改變有關,這部份在45題裡再來討論,由於題目問的是一般的狀況,因此再不考慮一些特定狀況時,歷經梗塞後還存活的心肌細胞對於藥物攝取的情況是(C)13N-ammonia偵測血流結果為缺損,18F-FDG偵測代謝活性為正常。
44.下列那個因素不會影響正子斷層造影(PET)的解析度(resolution)? (A)scattered event (B)核種半衰期 (C)正子射程(range) (D)偵檢器大小
關於會影響正子斷層造影(PET)解析度的因素可以參考97年第2次高考第17題以及99年第1次高考第47題的討論,不過在97年第2次高考第17題所敘述關於偵測環會影響解析度的部份,當時因為沒有找齊相關的參考資料,所幸在99年第1次高考第47題時補正了,我在此僅針對選項的內容作一下簡易的說明,(A)scattered event,在PET所偵測到的3種事件event裡,除了真實事件外,隨機和散射的事件雖然都是雜訊但都會被列入影像的計算中,即使目前廠商已經研發出一些數學模式來盡量消除這些雜訊,甚至是想辦法把scattered event經修正後轉換成有效的訊號,不過目前仍然力有未逮,因此當scattered event越多時,的確會降低解析度;(B)核種半衰期,這對於PET的影像來說,所干擾的是放射藥物的部分,假設當我們設計了一個相當優良的藥物,它在體內只需要1個小時就能被目標器官攝取,而且自身體背景中清除乾淨,可是它卻只能跟O-15這個半衰期為2 min的核種結合,那麼這個藥物在臨床上的使用價值就會非常的低,因為當藥物分佈完成後,放射活性也衰變快光了,不過不管半衰期為何,對於影像的解析度都是沒影響的;(C)正子射程(range),指的是正子在自原子核中發射出來後,在原子間移動一直到能量耗盡,與電子發生互毀反應前所行走的距離,平均來說,正子的能量越強,正子射程越遠,由於PET是偵測發生互毀反應的位置,因此正子射程越大,所重組出來的影像與真實藥物分佈狀況相差越大,因此影像的解析度會越差,臨床上常用正子核種的資料,請參考96年第2次高考第27題;(D)偵檢器在PET造影的資料收集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偵測器的排列方式、晶體材質、大小都會影響到影像的品質,目前的硬體設計是採用區塊偵檢器的方式,每區塊的偵檢器都切割成非常多的小格,切割的越多,影像的解析度就越高,不過靈敏度會略降,還有牽涉到晶體的硬度以及可加工性,因此如何搭配出最佳的晶體切割數,都是各家廠商的商業機密。因此這題的正確答案是(B)核種半衰期會影響正子斷層造影(PET)的解析度。
45.應用18F-FDG進行心臟正子斷層造影,最主要是用以區分下列何種病症? (A)心肌缺氧(ischemia)與組織衰減假影(tissue attenuation artifact) (B)心肌缺氧與心肌冬眠(hibernating myocardium) (C)心肌冬眠與心肌瘢痕組織(myocardial scar) (D)組織衰減與心肌瘢痕組織
要用F-18 FDG來觀察心肌的代謝狀況,跟體內的葡萄糖濃度有很大的關係,在平時未進食的飢餓狀態下,血液中的葡萄糖以及胰島素的濃度都很低,但是游離脂肪酸的濃度卻很高,因此心肌細胞會以脂肪酸當作主要的能量來源,所以在這個時候注射F-18 FDG,心肌細胞的攝取量就會很少。事實上這種飢餓的狀態對於作腫瘤方面的檢查是很有利的,因為所有的肌肉包括心肌的攝取量都很低,所以在影像上的"背景活性"就會很低,同樣的在激烈運動後,因為血液中所出現的大量乳酸,也會促使心肌細胞以乳酸當作能量來源,而減少對FDG的攝取。
那如果在檢查前讓受檢者吃下碳水化合物,在血液中葡萄糖濃度提昇的同時,會刺激胰島素濃度的增加,如此一來就能促使FDG進入心肌以及骨骼肌肉細胞裡。上面是針對健康且血液供應充足的心肌細胞所作的描述,但是在長期缺血但是仍存活的細胞就不是這樣了,心肌細胞為了存活下來,會將原先的能量來源脂肪酸更改為葡萄糖,甚至會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在細胞膜上會出現很多無需胰島素也能將葡萄糖運輸進細胞的轉運蛋白,讓葡萄糖能更容易通過細胞膜,因此如果用FDG來作檢查時,甚至會出現FDG攝取量比正常心肌更高的情況。也因為這些掙扎中存活的心肌細胞有這樣的特色,有些檢查中心反而會刻意讓受檢者在飢餓的狀態下進行FDG心肌存活檢查,因為在飢餓狀態下正常心肌細胞對FDG的攝取被壓抑的狀態下,比較容易凸顯出存活的心肌。不過這個方法也不是沒有缺點,因為在飢餓的狀態下,FDG因為沒有胰島素的幫忙,所以在身體中清除的速度較慢,容易造成高背景值的情況,會降低影像的品質。另外正常的心肌細胞因為在飢餓狀態下對於FDG的攝取不佳,因此影像會很不均勻,所以有的時候如果患者的心肌其實在短暫的心肌梗塞後,很快就恢復正常的話,或者是心肌梗塞的區域很小,那麼明明是要歸類在正常心肌的影像,就會因為FDG的攝取變少而有可能被誤認為是死亡的心肌,所以在眾多因素的考量下,大部分的檢查中心還是比較喜歡讓受檢者在檢查前維持在高血糖的狀態。
由於完整的心肌檢查包含了心肌血流和代謝狀況評估這兩個步驟,既然前面已經介紹了FDG的代謝狀態評估,接下來就介紹兩種比較特別的狀況,也就是作心肌血流的評估時(以N-13 ammonia或Rb-82或者是以Tl-201皆是如此),在壓力相和休息相皆出現缺損的位置,就有可能是瘢痕組織scar或者是仍存活但是很虛弱的心肌細胞,撇開真正的scar不談,心肌細胞的確有可能因為血液供應的不足而在影像上出現無攝取的現象,對於這種明明還活著卻不攝取藥物的情況,臨床上有特別歸類了2種類型,第一種稱之為心肌暈厥"myocardial stunning",這和我們常聽到的甲狀腺細胞在接受到I-131殺傷時所出現的stunning effect很類似(請參考96年第2次高考第59題),發生的原因是心肌細胞突然出現暫時性的缺血,導致即使在血流已經恢復後,心肌細胞也會有很長的時間無法回復正常的收縮功能。第二種就是題目所問的心肌冬眠"myocardial hibernation",發生的原因是心肌細胞在長期血流不足的情況下,心肌細胞會自我調節,降低收縮的功能。這兩者發生原因的差別在於,前者是血流是正常後者是減少。由於心肌的不活躍導致灌注類的藥物不容易進入細胞內,因此這兩者在灌注的影像上都一樣會呈現缺損的狀況。事實上在這些影像缺損的區域裡,通常暈厥、冬眠以及瘢痕組織都是並存的,因此光光用心肌灌注檢查是無法做出鑑別性的診斷,必需要利用F-18 FDG來觀察心肌細胞的代謝狀態,由於在前面已經提過,這些因為血液供應不良所導致影像缺損的情況,對於FDG的攝取反而會和正常心肌細胞相同或增加,而真正的瘢痕組織因為不具有收縮功能,代謝的速率很緩慢,因此對於FDG的攝取量很低。因此利用F-18 FDG的代謝評估檢查,就能分辨出(C)心肌冬眠與心肌瘢痕組織(myocardial scar)。
46.下列何種造影應例行使用針孔準直儀? (A)甲狀腺造影 (B)腦血流灌注造影 (C)心肌灌注造影 (D)全身骨骼造影
在100年第1次高考第24題中有提到,針孔準直儀經常用於小器官的造影,除了這種準直儀具有放大的功能外,還有一點是它的有效視野非常的小,因此(B)腦血流灌注造影、(C)心肌灌注造影和(D)全身骨骼造影這種必需涵蓋這麼大區域的檢查,就沒法子使用針孔式準直儀,只有(A)甲狀腺造影才適用。不過大部分的醫院在進行甲狀腺造影時,經常都會單單使用平行孔式的準直儀,然用利用軟體的數位放大功能(zoom)來將影像放大,只是這種方式所獲得影像的解析度畢竟還是不如針孔準直儀所採用光學式放大法,因此幾年前核醫學會就曾建議各醫院最好還是用針孔準直儀來作甲狀腺造影比較好,只是決定權仍在各家醫院,學會無法干涉就是了。另外目前已經研發出了多重針孔式準直儀,不但可以大幅的提高影像解析度(針孔準直儀解析度高),同時也因為多個針孔可以聚焦於同一個臟器,在提昇了γ-ray的進光量後(因為同時使用了許多個針孔),不但已經可以應用在心肌灌注檢查(已有市售搭配CZT半導體偵檢器的機型),對於腦部的造影,包括腦血流或是多巴胺的TRODTA-1檢查,只要軟體早些開發完成,都可以在臨床上應用。
47.下列那一放射核種可兼具造影與治療疾病用途? (A)67Ga (B)111In (C)131I (D)201Tl
在98年第2次高考第2題中有提到放射性核種在治療時的使用方式,放射製劑同時兼具造影與治療疾病的重要性是在於藥物注射後,能夠知道治療藥物在體內的分佈情形,我們可以藉由影像來替每個人評估並調整所使用的劑量大小,其中比較常見的核種包括了治療癌症骨轉移疼痛的Re-186 HEDP(137 keV 9%)以及Sm-153 EDTMP(103 keV 28%),還有治療甲狀腺癌症的(C)I-131 (364 keV 82%),另外在94年第2次高考第51題中有許多治療用核種的能量,也可以參考一下。
48.利用雙同位素(dual-isotope)造影偵測副甲狀腺增生或腺瘤,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99mTcO4-可同時被甲狀腺及副甲狀腺吸收 (B)甲狀腺若有冷病灶(cold lesion),不會影響該檢查結果 (C)99mTc-sestamibi可同時被甲狀腺及副甲狀腺吸收 (D)利用99mTc-sestamibi和201Tl-TlCl可以完成該檢查
關於副甲狀腺檢查詳細的資料請參考網站中『核醫的檢查-副甲狀腺篇』以及97年第2次高考第34題,這種相減法,主要是利用Tl-201會分佈在甲狀腺及副甲狀腺,Tc-99m會分佈在甲狀腺的特性,將Tl-201減去Tc-99m的影像,就可以得到副甲狀腺的影像。影像相減法的優點是在偵測異常的或者是異位性的副甲狀腺組織,不過缺點就是如果病患在兩次影像收集的時間裡有移動的話,就有可能因為影像位移而造成相減時的誤差,使得檢查結果的錯誤率增加,另外由於Tl-201的能量較低,因此偵測位於頸部深處或者是縱隔腔裡副甲狀腺的敏感性就會較差,不過就敏感性來講,其實是還可以接受。至於影像要如何相減?這部分因為各處的影像處理軟體都不同,因此我簡單說明一下我們的作法:
由於Tl-201的影像會出現在甲狀腺和副甲狀腺,而Tc-99m只有甲狀腺,所以如果理論上只要將Tc-99m的影像收集到恰恰符合Tl-201影像中甲狀腺的量,那麼直接將Tl-201的影像減去Tc-99m,剩下的部分就會是副甲狀腺,由於正常人的副甲狀腺很小,小到現今的γ-camera無法偵測辨識的程度,所以說只要相減後有出現亮點,就很有可能是亢進的副甲狀腺或者是副甲狀腺腺瘤,不過想要收集剛剛好的Tc-99m影像並不容易,因此我們會多收集一點時間,然後把Tc-99m的影像切成4份,接著進行影像相減的動作,相減的方式是Tl-2001的影像分別減去100%、75%、50%以及25%的Tc-99m影像,這樣分次相減就不用擔心會因為Tc-99m的影像收集過多,導致在影像相減後也順便將副甲狀腺也扣光光,或者是Tc-99m的影像收集過少,導致在影像相減後Tl-201剩餘影像太多而無法確認是否有副甲狀腺亢進或腺瘤的情況。
現在來看各選項的內容,(A)99mTcO4-只會被甲狀腺,副甲狀腺不會吸收0;(B)甲狀腺若有冷病灶(cold lesion),有可能會出現兩種狀況,如果冷區太大,有可能會阻擋了深處位置的副甲狀腺瘤,而不容易找出副甲狀腺,另一種可能在影像相減時,在副甲狀腺正常的區域,有可能因為Tc-99m甲狀腺影像為冷區,導致影像相減之下,會出現多出來的偽陽性影像,所以會影響該檢查結果;(C)99mTc-sestamibi可同時被甲狀腺及副甲狀腺吸收,這是正確的;(D)其實光用99mTc-sestamibi就可以完成該檢查,只要利用甲狀腺和副甲狀腺對於Tc-99m MIBI的排泄速率不同,也就是所謂的雙相法,並不需要Tl-201,不過根據參考資料,有些醫院會用Tc-99m MIBI做甲狀腺和副甲狀腺的影像,然後再減去Tc-99m的甲狀腺影像的方式來檢查。因此正確的敘述只有(C)。
49.利用肺血流灌注及通氣檢查時,下列何項發現最可能是肺栓塞? (A)兩者於某肺分節(segment)皆呈現冷區(cold area) (B)前者無冷區而後者有明顯之冷區 (C)前者於某肺分節出現冷區而後者則於其他位置出現冷區 (D)前者於某肺分節出現冷區而後者則無異常發現
肺通氣掃描(ventilation scan)是利用放射性的氣體(Xe-133或Kr-81m)或者顆粒極細微的顆粒(Tc-99m DTPA aerosol或Tc-99m technegas)來觀察肺部的呼吸道-氣管有沒有阻塞,而肺灌注掃描(perfusion scan)則是利用Tc-99m MAA來觀察肺部的血流供應有無發生阻塞,我們可以合併此兩項檢查來診斷肺部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肺部的栓塞可以區分為急性肺栓塞(肺部血管的阻塞)以及慢性的肺栓塞(血管和氣管都有阻塞),這些在97年第2次高考第44題中有臨床的影像可供參考,另外98年第1次高考第20題以及網站中『核醫入門』的『肺閃爍攝影』也是值得參考的資料。
通常懷疑急性肺栓塞的患者會來核醫科安排所謂的V/Q scintigraphy,這指的是ventilation通氣/perfusion灌注的閃爍攝影,肺部的疾病造成呼吸的窘迫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呼吸道阻塞,一個是肺血管的栓塞造成肺泡無法換氣,一般常說的V/Q 不匹配是指肺部的血流灌注有缺損,而通氣檢查無缺損的情形,這是很典型的肺栓塞的情形,通常發生的原因是因為下肢深層靜脈長期的栓塞下,有些剝落下來的血塊會隨著體循環進入肺循環,當血塊在到達肺之前如果沒有被巨噬細胞吞噬阻止的話,就會卡住肺的小動脈或是微血管,造成後端的肺泡得不到血液的供應而無法進行氣體的交換,造成病患的呼吸窘迫,在臨床上這算是一種急症,如果及早診斷的話可以用血栓溶解劑來處理,避免危及生命的安全。所以說肺栓塞的影像應該就是符合(D)前者(肺血流灌注)於某肺分節出現冷區而後者(通氣檢查)則無異常發現的敘述。
50.欲檢視疑有口乾症病患是否有唾液腺功能異常時,常利用下列何種檢查? (A)經口服放射碘(123I-NaI)測定腺體吸收及排出 (B)經靜脈注射99mTc-pertechnetate測定腺體吸收及排出 (C)經靜脈注射67Ga-citrate測定腺體吸收及排出 (D)經唾液腺管注射99mTc之製劑測定吸收及排出
在患者出現唾液腺方面的症狀時,但是又沒有很明顯的病徵時,要利用CT或者是經由口腔中的唾液腺開口注入顯影劑的唾液腺攝影,都不會是件舒服事,這個時候核醫的唾液腺檢查就會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不但可以提供唾液腺外觀的資訊,同時還可以測量唾液腺的功能。在最早的時候,當核醫用I-131來作甲狀腺的攝影時,發現唾液腺也會攝取,而且唾液腺的攝取並不會受到甲狀腺的功能所干擾,因此在1964年就開始以Tc-99m來進行唾液腺的造影。
這邊先介紹一下唾液腺檢查時會使用到的兩個指標,一個是T-max,代表活性達到最高時的時間,一個是E5%,代表在T-max後第5分鍾時的計數值佔T-max時計數值的百分比,正常的腮下腺T-max為21.00±1.50分鐘,E5%是70.20±1.60,頷下腺T-max為20.00±1.20分鐘,E5%是67.80±1.20。
一般常見的唾液腺疾病包括了唾液腺炎、sjogren's syndrome以及放射線傷害。
唾液腺發炎:
在細菌性或病毒性的急性唾液腺炎時,唾液腺對於Tc-99m的攝取會很明顯的增加,可能的原因是因為發炎導致的唾液腺局部血流增加,讓唾液腺能攝取到較多的Tc-99m,同時因為水腫堵塞了唾液管,阻礙了Tc-99m的排出。一開始是因為唾液腺充血的關係會出現T-max縮短的情形,不過因為排泄還正常,所以E5%還正常,可是當發炎越來越嚴重時,因為水腫的關係,唾液排出受阻而出現E5%增加的情況。
在慢性發炎時,狀況會隨著病情的進展而比較多變,不過大致上是朝著T-max和E5%皆增加的方向發展,這是因為在慢性的發炎過程裡,唾液腺細胞的聚積和分泌Tc-99m的能力皆逐漸減弱,所以要花比較久的時間才能聚積Tc-99m,這代表唾液生成的減少,同時也因為唾液管發炎造成的阻塞而減緩了Tc-99m(唾液)的分泌。在慢性發炎的情況下,用畫在腮下腺及頷下腺ROI所作出的時間-活性曲線就會越來越平坦,當病情發展至嚴重的唾液腺功能喪失時,因為唾液腺根本就不會攝取Tc-99m,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用於評估唾液腺功能的時間-活性曲線因不具意義而幫不上忙了。
另外唾液腺的結石雖不常見,但是也會造成唾液腺阻塞腫脹及反覆性發炎(急性和慢性都有可能),此時配合上超音波可以做出更明確的診斷。
sjogren's syndrome:
這是一種慢性、進行緩慢發炎性自體免疫所引起的分泌腺體病變,坦白說核醫的唾液腺檢查並沒有辦法將其與一般的慢性唾液腺炎區隔開來,因為sjogren's syndrome本來就是一種慢性發炎的病症,這時候必需搭配上Ga-67的檢查,如果唾液腺檢查的結果偏向慢性發炎,而Ga-67的影像中現淚腺及唾液腺都出現明顯藥物聚積的話,那麼就能高度懷疑是此種病症。不過參考資料上的建議是如果臨床醫師高度懷疑是sjogren's syndrome時,利用Tc-99m來評估唾液腺失能的情況,而在使用類固醇或是壓抑免疫力的方式等等治療後一個月,才用Ga-67追蹤治療成效。
放射線傷害:
頭頸部癌患者在做完放射線治療後,唾液腺往往會受到波及,因而會喪失製造和分泌唾液的功能,所以用Tc-99m來作唾液腺造影時,幾乎都看不見唾液腺的蹤影。國外有些醫院在進行I-131甲狀腺癌治療前,還會先作一下唾液腺檢查,如果發現唾液腺處於急性或亞急性發炎時,為了避免唾液腺會聚積過多的I-131而受到輻射傷害,因此會延緩服用I-131的時間,直到唾液腺復原為止。
題目現在是問口乾症病患是否有唾液腺功能異常時會用何種方式檢查,(A)經口服放射碘(123I-NaI)測定腺體吸收及排出,雖然唾液腺的確會聚積一些放射碘,可是因為口服的方式還必需經過腸胃道吸收,才能運送到血液中,因此就測量的難度和耗費的時間來說,並不是很恰當的方式;(B)經靜脈注射99mTc-pertechnetate測定腺體吸收及排出,這是正確的敘述;(C)經靜脈注射67Ga-citrate測定腺體吸收及排出,Ga-67可以用於評估發炎的狀態,但是只用於觀察淚腺和唾液腺是否有異常的聚積現象罷了;(D)經唾液腺管注射99mTc之製劑測定吸收及排出,應該是採靜脈注射才對。另外在94年第1次高考第2題裡有一些唾液腺的造影流程可供參考。
下面這張圖就是口乾症患者的唾液腺檢查影像,他兩側的腮下腺parotid和頷下腺submandibular聚積Tc-99m的量很明顯的不足,因此反應在臨床的症狀上就是唾液腺分泌不足造成的口乾症狀,患者在第15分鐘吃下維他命C後,唾液腺就開始快速排泄,就排泄的速率來說其實是蠻不錯的,只是因為唾液腺製造唾液的能力不足,反應在影像上就是聚積Tc-99m的量不夠,正常的人在注射Tc-99m後,唾液腺的聚積會相當明顯,可惜找不到正常人的影像來做比對,有點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