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核醫平衡態血池心臟功能檢查(equilibrium blood pool radionuclide ventriculography)係依據心電圖的何項訊號來分辨心臟收縮? (A)P wave (B)R wave (C)ST segment (D)Q wave

這項檢查可以參考101年第1次高考第34題的敘述,由於這項檢查必需配合上心電圖,利用每次心跳的(B)R波來區隔出每次的心跳,再將兩個R波之間的時間來作切割,舉例來說,如果患者的心跳是每分鐘60下,那麼這R-R的間隔就是1秒,如此一來,如果我們要將每次心跳所收集到的影像切割成32段來儲存的話,那麼攝影機就會將每1秒鐘時間所收集到的影像按照0~1/32,1/32~2/32,2/32~3/32...31/32~32/32秒的時間刻度,分別將那個時段所收集到的影像分別放置儲存於第1,2,3...32張畫面裡,那為什麼要用R波而不用其他的波呢?這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在心臟一次的收縮中,根據心臟的電位不同,我們在心電圖上可以看到如圖一般的P-QRS-T波型,其中只有R波的起伏較明顯,因此攝影機在判斷起來會比較容易,第二這些波其實是具有生理上的意義,簡略地來說,
P波:是心房收縮將血液注入心室時的電位變化。
QRS波:代表心室開始收縮將血液送出。
ST段:這段代表心室收縮結束所花的時間。
T波:代表心室的回復時期。

圖一

因此選擇R波來當作每次心跳的辨識波,的確是相當適合的。如果對應上用核醫平衡態血池心臟功能檢查所觀察到心室時間-活性曲線(圖二),其中在時間軸橘色的地方是收縮期,藍色則是舒張期,如果將時間軸細分為6段的話:

圖二

1.等容積收縮期:這時候心室正剛開始收縮,大概是Q波。
2.收縮將血液搏出期:此時心室會快速收縮,就是R波。
3.等容積舒張期:此時已經收縮完畢,開始舒張的時期,從這個階段一直到舒張結束,就是在S~T波。
4.快速填充期:心室快速舒張,將血液快速吸入。
5.舒張後期:這個階段心室舒張的速度漸緩,因此血液填充的速度較緩慢。
6.心房補充期:在心室舒張期的最後,心房正好開始要收縮,因此在正常的情況下,心房會供應一小部份的血液(約10%),所以曲線的斜率會微幅增加(血液體積增加速率增加)。
不過因為心電圖是代表心臟各部位電位的變化,在電位誘發後,實際上肌肉發生收縮或舒張的時間會慢個一小段時間,並不是說心電圖的R波就代表心室正立刻收縮,畢竟心肌細胞從接收到命令到開始動作也是得花上一小段時間,因此並不是完全同步動作的。這兩張圖片因為有點超出核醫的範圍,因此當作補充基礎醫學的知識就好了。


42.下列何者適合作為腦脊髓造影(cisternography)放射製劑? (A)99mTc-pertechnetate (B)99mTc-MDP (C)111In-DTPA (D)111In-octreotide

腦脊髓造影(cisternography)是一種用來觀察腦脊髓液CSF流動是否有滲漏或者是流動受阻情況的檢查,在正常的狀況下,CSF會從側腦室經Monro氏孔流入第三腦室,再經由大腦導水管流入第四腦室。第四腦室內的腦脊髓液從在中央的Magendie氏孔道,及兩側的Lusohka氏孔道注入腦及脊髓表面之蛛網膜下腔。在腦底部較為膨大的蛛網膜下腔稱為基底池(basal cistern)。這部分有點複雜,我在99年第2次高考第41題有畫了一個簡圖,我們做這項檢查時,必需要以腰椎穿刺的方式注射,才能安全的將藥物送入脊髓腔裡,接下來就看你所需要觀測有異狀的部位在那裡而進行造影,一般常用來診斷的疾病有水腦症、腦脊髓液外漏、以及是否有shunt存在等等,因為所注射的藥物是採取擴散的方式前進,而要從腰椎前進到腦室跟CSF的流動方向剛好顛倒,因此速度會很慢,所以說所選擇的放射藥物半衰期最好長一點,因為有的時候要得觀察到第48小時的影像,所以最常使用的藥物就是(C)111In-DTPA,另外因為藥物停留在CSF中的時間很長,因此藥物必需很穩定,不會與CSF發生作用也不會被CSF裡的酵素分解,另外有的時候只是要觀察CSF有沒有滲漏,這種狀況下僅需觀察到24小時,因此99mTc-DTPA(半衰期6小時)也勉強可用。
在腦脊髓造影所使用藥物的研發歷程裡,最早是從使用131I-HSA開始,這是一種用131I標幟血漿蛋白的藥物,可是因為是使用131I,為了輻射劑量方面的考量,只能使用0.1 mCi來作檢查,而且有零星的案例會出現腦膜炎的狀況,這可能跟這些蛋白質有關。後來為了希望能有較高的光子量以及較低的輻射劑量,就改用99mTc-albumin,使用的劑量就可以達到2 mCi,不過因為99mTc的半衰期只有6個小時,因此只能用於偵測CSF滲漏方面的偵測,一些需時較久的檢查,例如正常壓水腦要收集到72小時影像時,就不太合適。因此在1970年時,就開發出了169Yb-DTPA這個藥物,它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半衰期又長達32天,因此是個非常合適的藥物,不過隔年1971年又有人單單使用111In來作檢查,雖然說111In的物理半衰期2.8天很適合這項檢查,不過因為111In必需先製備呈懸膠體才能使用,這個過程的干擾很多,使用起來相當不便,讓人不禁想起169Yb-DTPA的好,因此就有人合成了111In-DTPA,這個新藥物的各項特質都和169Yb-DTPA相仿,可是患者所接受的輻射劑量又更低,因此這個藥物在1982年通過FDA核可後就持續使用至今,上述這些藥物的資料整理在下面的表格裡。
我們所使用的藥物除了半衰期方面的考量外,這些藥物想要能夠停留在CSF中,還必須具備一些特質,首先它必須是非脂溶性,這樣才不會擴散到周圍的神經組織,第二它不能被CSF中的酵素所分解,這部分解釋起來比較複雜,因為在CSF在流動以及運輸物質上主要是靠bulk flow(一種蛋白質的壓力梯度)或者是擴散作用,今天因為我們是要逆著CSF流動的方向來攝影,因此如果說放射性藥物會被酵素分解,那麼分解後的殘骸很有可能就會和CSF中的蛋白質結合,而會順著CSF中的bulk flow向下流動,就會變得比較難光靠擴散作用逆向的前進,這樣這些放射性藥劑前進的速度就會變慢,而容易導致影像判讀上的誤解,因此在這四個選項裡,99mTc類的藥物就先不考慮,而之所以不能使用(D)111In-octreotide的原因則是,這個藥物是和somatostatin相當類似的藥物(參考
96年第2次高考第34題),而somatostatin是一個由14個胺基酸所組成的peptide,它一般存在於下視丘、大腦皮質、腦幹、腸胃道以及胰臟,而它的receptor接受器則多存在於一些和神經內分泌有關的器官,例如腦下垂體前葉、甲狀腺的C細胞以及胰臟內的islet細胞,另外在淋巴球上也存在著這種receptor,所以如果用這個藥物來作CSF的檢查,那麼藥物很有可能會出現移動的太慢(蛋白質),以及結合在腦中,造成影像上的干擾。所以(C)111In-DTPA還是較適合的藥物,不過這項檢查真的是很少在做,逐漸消失在歷史裡頭了。

藥物 物理半衰期 有效半衰期 能量 使用劑量(mCi) spinal cord的劑量rad 用於超過24小時的檢查
131I-HSA 8 days 26 hr 364 keV 0.1 7.1 Yes
169Yb-DTPA 32 days 12 hr 177,198 keV 0.5 8.0 Yes
111In-DTPA 2.8 days 10 hr 171,245 keV 0.5 1.9 Yes
99mTc-DTPA 6 hr 5 hr 140 keV 2.0 5.0 No

43.下列何者為最佳之腎臟皮質造影(renal cortical imaging)核醫藥物? (A)99mTc-mercaptoacetyltriglycine(MAG3) (B)99mTc-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DTPA) (C)99mTc-dimercaptosuccinic acid(DMSA) (D)99mTc-glucoheptonate(GHA)

核醫在腎皮質攝影方面的資訊請參考97年第2次高考第13題,另外也可以參考SNM標準程序中『兒童腎皮質閃爍攝影的程序導讀』的部分,我們所使用的藥物最好是可以經由腎臟代謝,這樣身體的其他組織和器官才不會對腎臟的影像產生干擾,也因為是要觀察腎皮質的狀況,所以藥物最好能夠停留在腎皮質的組織裡,另外會接受這項檢查的患者,大多數是因泌尿道感染而擔心腎臟發炎的嬰幼兒,或者是新生兒在作超音波時懷疑腎臟萎縮或者是有水腎的狀況,也就是說,患者大多是沒法子好好配合的小孩,因此藥物能夠固定在腎臟裡,這樣我們可以用較低的劑量,花一些時間慢慢的收集影像,如此患者所接受的輻射劑量可以低一些,最重要的,是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去把小孩哄睡,或者是等他哭到沒力而睡著,還是乾脆把他用麻藥迷昏(這部份要交由小兒科醫師來執行),如此才能收集到可供判讀的影像。目前我們所使用的藥物是(C)99mTc-dimercaptosuccinic acid(DMSA),大約在注射完後3個小時左右藥物就會固定在腎皮質裡,我們就可以開始與小朋友奮鬥,想辦法完成這項檢查。至於選項中的其他藥物,就請參考97年第2次高考第11題敘述了。


44.靜脈注射131I-MIBG後,下列何種器官的吸收劑量最低? (A)腎臟 (B)膀胱 (C)脾臟 (D)肝臟

根據SNM美國核醫學會所給的資料MIBG的閃爍攝影,在ICRP 53報告中,131I-MIBG對成人各部位的輻射劑量(mGy/MBq)分別為:

器官 輻射劑量(mGy/MBq)
Adrenals 0.17
Bladder 0.59
Bone surfaces 0.061
Breast 0.069
Small intestine 0.074
Stomach 0.077
ULI wall 0.080
LLI wall 0.068
Heart 0.072
Kidneys 0.12
Liver 0.83
Lungs 0.19
Salivary glands 0.23
Ovaries 0.066
Pancreas 0.10
Red marrow 0.067
Spleen 0.49
Testes 0.059
Thyroid 0.050
Uterus 0.080
Other tissues 0.062

而其中題目所問的(A)腎臟為0.12,(B)膀胱為0.59,(C)脾臟為0.49,(D)肝臟為0.83,因此答案的確是(A)腎臟沒錯,不過一般人即使是我自己都不太可能詳細記住這些數據,我們從94年第1次高考第41題的圖片看來,在注射後隔天的影像裡(第二天以後因為藥物已聚積於腎上腺髓質,大多數藥物已經排出,因此影像較不明顯,見95年第1次高考第73題),唾液腺、肺、心臟、肝、脾、腎臟以及膀胱是比較明顯可見的,在國外的兒童影像中,生長板也會有較明顯的藥物聚積,這些器官對應到上述的數據中,恰巧也是接受輻射劑量較高的器官,只是說因為這些器官對131I-MIBG的攝取量其實都不低,因此不太容易從影像上產生記憶上的聯想,如果能把其中之一的選項改為甲狀腺或是紅骨髓之類在影像並不可見的器官,我想對學生來說,就會比較寬容一些了,當然也可以考那種"如果在進行131I-MIBG腎上腺髓質攝影時,見到明顯的甲狀腺的原因?"答案最有可能的就是忘了服用Lugol's solution。另外關於MIBG的一些相關資料,就請參考97年第一次高考第66題的敘述了。


45.甲狀腺腫瘤造影時,下列何者為口服放射製劑? (A)Na131I (B)201TlCl (C)67Ga-citrate (D)131I-MIBG

甲狀腺的腫瘤會依據癌細胞的起源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以及生理型態,大多數的甲狀腺癌多起源於甲狀腺濾泡(Follicle)之表皮細胞(佔所有甲狀腺癌的90%左右),主要包括乳突性甲狀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以及濾泡性甲狀腺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這兩種都是屬於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也就是說它們往往仍保有甲狀腺表皮細胞之特性,像是會攝取碘、能合成分泌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以及甲狀腺過氧化酵素(Peroxidase)等等。除這兩類較常見的甲狀腺癌外,另外還有髓質性甲狀腺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未分化甲狀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及淋巴瘤(Lymphoma)等等,因為在甲狀腺的組織裡,只有位於濾泡的表皮細胞才具有我們所熟知的甲狀腺功能,因此我們要作甲狀腺腫瘤的造影,就得依腫瘤的不同來決定使用那一種藥物才能有較高的偵測率,在大多數正常的診療過程裡,內分泌科的醫師會先對甲狀腺腫塊進行細針穿刺,根據病理報告來判斷是甲狀腺正常組織或者是那一種型態的癌細胞,如果是癌細胞,那麼就會希望知道癌細胞是否有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這時候就輪到核醫科出手了。
因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我們可以利用癌細胞還保有會攝取碘能力的情況,只需要使用(A)Na131I,讓患者以口服的方式吃下,透過腸道的吸收,就能將放射碘被體內的甲狀腺癌細胞吸收,那可不可以作成針劑類的藥物,讓患者可以用注射的方式來使用?當然可以,只是人體對口服碘的吸收能力本來就相當好,並不需要特異製作成針劑來加速吸收,再者藥物如果需要作成針劑,在安全的容許標準就會提高,因此整個藥物的價格就會上漲好幾倍,因此自然就沒有廠商願意開發出這項商品。
那如果是甲狀腺髓質癌的話,這種癌症是由甲狀腺的濾泡周圍細胞所演變來的,大約佔甲狀腺惡性腫瘤的8~10%,目前治療的唯一方式就是開刀切除,通常還會合併化療來提高存活率,這時候就比較棘手,因為它對大多數我們所能用藥物的攝取狀況都不佳,我們可用的藥物有201Tl、99mTc-MIBI及99mTc-tetrofosmin、99mTc(V)-DMSA以及18F-FDG,這些藥物的資料請參考在
98年第1次高考第42題,這些藥物在使用上都是採取靜脈注射的方式。另外國外也有採用(D)131I-MIBG作甲狀腺髓質癌的輔助療法,不過因為大約只有30~40%的甲狀腺髓質癌細胞會攝取131I-MIBG,而最麻煩的是攝取的機制根本就還沒研究清楚,雖然說患者在接受MIBG的治療後可以舒緩甲狀腺髓質癌所帶來的不適,不過因為治療的反應率並不高,因此並不是非作不可的治療,這個藥物在使用上也同樣是採取靜脈注射的方式,最後在少見的情況下,有時候甲狀腺腫瘤並非是甲狀腺本身的組織,可能是淋巴瘤或者是其他部位轉移來的腫瘤,這時候或許也可以使用(C)67Ga-citrate來作腫瘤的全身掃描(對淋巴瘤的偵測效果較佳),當然這個藥物也同樣是採取靜脈注射的方式來使用的。


46.下列心臟檢查中,何者以「熱」(hot)病灶為判讀依據? (A)99mTc-pyrophosphate急性心肌梗塞造影 (B)99mTc-MIBI心肌灌注造影 (C)201Tl心肌灌注造影 (D)99mTc-tetrofosmin心肌灌注造影

核醫的檢查最主要是利用放射性藥劑在體內的分佈狀況不同,讓目標器官或組織可以與背景區隔凸顯出來,只是說這凸顯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藥物攝取的比週邊組織多,目標器官會呈現hot區,另一種則是攝取的比較少,呈現cold區,那什麼時候要看熱區影像,什麼時候要留意冷區影像,其實很簡單,就是得先把正常的影像記清楚,來有藥物攝取的機制弄明白,只要是跟正常影像不同的,多半就是有問題,以題目所給的選項為例,(A)99mTc-pyrophosphate急性心肌梗塞造影(參考98年第1次高考第9題),這是一項當發生心肌梗塞後,由於心肌細胞的細胞膜的損毀,造成心肌細胞內和外的鈣離子濃度失去平衡,鈣離子會擴散進入心肌細胞之中,有部分的鈣離子會沉澱在粒腺體上,99mTc-PYP就會和這些進入並沉澱於梗塞細胞內的鈣離子發生化學性吸附,因此如果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時候,心臟處就會出現藥物的聚積而呈現熱區,而一般正常的心臟則看不到藥物的聚積。(B)99mTc-MIBI心肌灌注造影和(C)201Tl心肌灌注造影以及(D)99mTc-tetrofosmin是用於心肌灌注造影的藥物,這三者雖然是不同的藥物,但是都是在觀察心肌細胞受到血流的供應是否足夠,心肌細胞對藥物攝取的機制雖然略有不同(參考95年第2次高考第73題),但是大致上來說心肌所接受的血流供應越充分,對藥物的攝取就越佳,因此正常的心肌會呈現熱區,反之當血液供應不足或者是心肌細胞已經壞死,對藥物的攝取就會降低,在相較於週邊正常心肌的熱區影像,這些有問題的區域就會呈現相對的冷區,因此在這三種檢查裡,我們就會比較關心冷區影像的位置、大小及攝取低下的程度,儘管如此,在進行心肌灌注攝影時,我們也並非只注意冷區的影像,如果說在照心臟時剛好觀察到肺部出現攝取增加(熱區),就得留意是否有鬱血性心臟病或者是肺部腫瘤的可能,同樣的如果說肝臟的影像過強(尤其是99mTc類的藥物),那麼可能就得讓患者在等一會兒,等肝臟將藥物排泄至膽囊甚至腸道,不會干擾心臟影像時才開始照相,因此除了目標器官以外,多觀察影像中的額外資訊,其實也蠻重要的。


47.下列何者為偵測原發性腎性高血壓核醫檢查中,建議使用的藥物? (A)adenosine (B)dipyridamole (C)aminophylline (D)captopril

這題在101年第1次高考第35題已經說明過了,答案是(D)captopril,其餘的選項(A)adenosine和(B)dipyridamole都是用於心肌灌注掃描的血管擴張劑,(C)aminophylline則是用於解除dipyridamole藥效的拮抗劑,它們之間的藥物作用機制則請參考95年第1次高考第18題的敘述。


48.下列何者檢查造成體內劑量最高? (A)99mTc-DMSA腎臟造影 (B)99mTc-DTPA腎功能檢查 (C)99mTc-MAG3腎功能檢查 (D)99mTc-gluceptate腎功能檢查

核醫用於腎臟造影的放射藥物請參考97年第2次高考第11題,根據文中最後的比較表格,我們用危急器官的輻射劑量來大致推估體內的劑量,其中:
99mTc-DMSA使用劑量為5 mCi,腎皮質的輻射劑量(Rad(cGy)/mCi)為0.85,5×0.85=4.25
99mTc-DTPA使用劑量為5 mCi,膀胱壁的輻射劑量(Rad(cGy)/mCi)為0.48,5×0.48=2.7
99mTc-MAG3使用劑量為10 mCi,膀胱壁的輻射劑量(Rad(cGy)/mCi)為0.27,10×0.27=2.4
99mTc-GH使用劑量為15 mCi,膀胱壁的輻射劑量(Rad(cGy)/mCi)為0.28,15×0.28=4.2
從這樣的推估來看,(A)99mTc-DMSA腎臟造影造成的體內輻射似乎是最高的,不過我並沒有查到詳細的劑量數據,只是說根據理論上來推論,因為99mTc-DTPA和99mTc-MAG3在注射後很快的就會從膀胱排泄,99mTc-GH的排泄雖稍差,加上有一小部份結合在腎皮質,因此停留在身體的時間會比較久,只有99mTc-DMSA在經由靜脈注射後,99mTc-DMSA和血漿中的蛋白質會呈現鬆散的結合,在注射後1小時有75 %的結合,在24小時後則增為90 %,只有極少的部分會擴散至紅血球中,經由腎臟排泄的比例很低,在注射後2小時也只有16 %會排泄至尿液中,99mTc-DMSA會緩慢的聚積在腎皮質的部位,然後就固定在那裡,主要是位於近曲小管的細胞裡,因此99mTc-DMSA停留在體內的時間最長,也就是生物半衰期的增加,導致有效半衰期會最長,這樣就會增加較多的體內劑量,這也是為什麼DMSA的使用劑量是這些藥物中最少的,最主要也是不要讓身體接受過多輻射劑量的緣故,因此如果說這4個藥物所使用的劑量都相同,那麼(A)99mTc-DMSA腎臟造影對身體所造成的輻射劑量絕對是最高的,不過在考慮到使用劑量後,就不太能確定,不過99mTc-GH這個藥物因為造影的品質不佳,已經不再販售了,因此答案選擇(A)99mTc-DMSA倒是沒什麼可議之處,只是面對這種劑量的問題,很傷腦筋就是了。


49.下列何者不適用於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後之追蹤檢查? (A)99mTc-MIBI (B)201Tl (C)18F-FDG (D)99mTc-DMSA

這題在98年第1次高考第42題中已經出過了,另外在100年第2次高考第46題有提到,分化型甲狀腺患者在經歷過手術後,要如何利用少量的131I來作全身掃描,同時還有那些事項要特別注意,裡面寫的還算詳細。在題目所列的這些藥物選項裡,由於是要作分化型甲狀腺的術後追蹤檢查,這類分化良好型的甲狀腺癌因為腫瘤細胞還保有原先攝取碘的能力,因此利用這個特性使用放射碘是最好的,我們可以用131I的全身掃描來找出大部分的癌細胞,不過如果擔心有部份的癌細胞已經轉化成對碘吸收能力較差的情況,就可以使用題目所給的一些輔助性的非專一性放射藥劑來找出不攝取131I的癌細胞,這些藥物包括了(A)99mTc-MIBI、(B)201Tl以及(C)18F-FDG等等(見98年第1次高考第42題的敘述),只有(D)99mTc-DMSA是用來作腎皮質攝影,不被用來作分化良好之甲狀腺癌術後之檢查,如果說有特別註明是99mTc(V)-DMSA則可以用來偵測甲狀腺髓質癌,不過我們在臨床上的使用經驗不是很好就是了。


50.99mTc-DTPA腎臟造影可以配合下列那一種藥物以促進尿液生成,以排除阻塞性水腎的可能性? (A)Persantin (B)aminophylline (C)Lugol's solution (D)furosemide

99年第2次高考第51題裡有對整個尿液生成的過程做了簡單的敘述,裡頭對於(D)furosemide有以下的敘述:『是一種常用於臨床的利尿劑,它會作用在亨利式環的腎小管細胞,阻止鈉和氯的再吸收,因此連帶影響到近曲小管對水分的再吸收,這樣會造成尿液大量增加...』,在96年第2次高考第61題中有對於泌尿系統阻塞在利尿劑的作用下所發生的變化。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我們替患者注射99mTc-DTPA後,在正常的狀況下,腎臟會快速的將藥物從腎絲球過濾出來,順著近曲、遠曲小管進入腎盂順著輸尿管排泄至膀胱裡,可是如果患者在這排泄的途徑裡,因為結石或者是輸尿管發炎等的因素發生了阻塞的情況,這時候從影像上就可以看到患者腎圖(圖一)的下降曲線出現上揚或者是下降緩慢的情況,在圖一中紅色是左側腎臟的曲線,綠色是右側腎臟的曲線,紅線在藥物注射3-5分鐘時達到高峰,然後很順利的將藥物排泄,因此曲線很平順的下降,而綠色的曲線則不斷的攀升,這是因為患者的右腎排尿途徑有阻塞,藥物無法順利排泄之故,即使我們在第10分鐘注射了利尿劑,由於患者的泌尿系統有阻塞,因此尿液無法順利的排泄至膀胱,而會聚積在已經擴大的腎盂處,一直到了利尿劑發揮作用,讓經由腎絲球濾過的水分經過亨利氏環時被再吸收的比例減少,導致排到腎盂的水分越來越多,所蓄積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等到壓力超越了阻塞處的阻力時,尿液就突圍而下了,在圖二中的A處是藥物注射後開始被腎絲球過濾的時間,B處是藥物經過遠曲小管逐漸排至腎盂的時間,在C處我們可以看到患者的右腎已經累積了非常多的尿液,因此在這個時候我們幫患者注射了利尿劑,不過患者的左腎聚積的尿液依然無法順利排泄,一直到了檢查時間將盡時,才逐漸將部分的尿液排出,事實上除了左腎有明顯的阻塞外,其實右腎的排泄也略有些問題,因此才會在C處也見到腎盂的活性聚積,不過阻塞的情況很輕微就是了。如果說患者的排尿長期不順,腎臟所製造出來的尿液因排泄不順,導致尿液聚積而使得腎臟內的集尿管不正常的漲大,這樣就會形成題目所說"阻塞性水腎"的情況,阻塞的原因可能為腎盂輸尿管交接處阻塞,或者是嚴重結石所導致,在這種情況下,因為阻塞的情況過於嚴重,即使是有了利尿劑的輔助,腎臟也無法將所注射的99mTc-DTPA排出,如果患者只是輕微的輸尿管發炎導致輸尿管的輕微阻塞,或者是因為尿液逆流產生的暫時性水腎,在注射了利尿劑後,腎臟就能順利的將藥物排出,因此就如題目所說,利用(D)furosemide來確認到底是不是阻塞性水腎,這次所附的圖片就不算是阻塞性水腎。至於其他的選項,(A)Persantin(99年第2次高考第23題)和(B)aminophylline(95年第1次高考第18題)是作心肌灌注時所使用的藥物,前者是血管擴張劑,後者是該藥物的拮抗劑,而(C)Lugol's solution(參考99年第2次高考第53題)則是使用131I標幟藥物時,用來保護甲狀腺的藥物。

圖一
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