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下列關於123I-NaI及99mTc-sodium pertechnetate用於甲狀腺掃描的敘述,何者正確? (A)前者受身體TSH濃度影響,後者則無 (B)前者受飲食及藥物中含碘成分影響,後者則無 (C)前者於甲狀腺中會被有機化(organification),而後者則無 (D)前者經腎臟及糞便排出體外,而後者僅由腎臟排泄

以Tc-99m和I-123來進行甲狀腺造影有什麼不同呢?這兩個藥物都會被甲狀腺細胞攝取,因此都能看到到甲狀腺的外觀,可是Tc-99m在被攝取之後,不像I-123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有機合成來製造甲狀腺素,因此大約在30分鐘後就開始被排出,所以如果只是要判斷甲狀腺的外型,或者是找尋有無異位的甲狀腺組織,使用Tc-99m就可以了,可是如果想知道甲狀腺組織真正的功能如何,或者是想知道甲狀腺結節是否真的具有甲狀腺的功能,那還是得使用I-123。此外由於Tc-99m是採靜脈注射的方式,因此優點是注射後15分鐘就可以開始造影,缺點則是週邊的背景會稍稍高一些;I-123因為是用口服的方式,所以要3~4小時後才可以進行造影,病患得等上好一段時間才能開始造影,不過也有可供靜脈注射I-123藥物,可以縮短照相的時間,不過詳細的檢查流程我就不太清楚了。使用放射碘所獲得的才是真正具有甲狀腺功能的影像,另外在網站內的SNM標準程序中『Thyroid Scintigraphy 2.0甲狀腺閃爍攝影』裡頭 ,也有可以參考的資料。
事實上雖然用I-123來作甲狀腺檢查具有輻射劑量低(相對於使用I-131)以及能真正測量甲狀腺完整功能的優點,不過由於I-123的售價昂貴,又不像Tc-99m這麼容易取得,半衰期不夠長,因此檢查單位很難隨時備著I-123供患者來作檢查,都是等確定有患者才會去購買藥物,這樣一來在檢查的時效上就打了很大的折扣,因此大部分的醫院還是會用Tc-99m來作簡易的甲狀腺檢查,那麼Tc-99m跟甲狀腺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會被運送到甲狀腺裡頭呢?碘會進入甲狀腺主要是跟sodium iodide symporter,Na/I symporter(簡稱NIS)鈉鉀協同運輸體有關,而看起來這個位於甲狀線上的NIS並無法分辨同樣是帶負一價的碘和Tc-99mO4-,所以才會誤將Tc-99m帶入甲狀腺內。因此在影響甲狀腺吸收碘的因素都因為會干擾到NIS的運作,因此也同時會干擾到Tc-99m的吸收,這些包括了:藥物,例如甲狀腺賀爾蒙以及會影響腦下垂體與甲狀腺控制系統的抗甲狀腺藥物,以及含有碘的食物(例如海帶)和藥物(如含碘之對比劑、Amiodarone-抗心律不整藥以及優碘)。 這解釋了(A)和(B)選項中的因素都會干擾兩者的吸收,(D)選項中,兩者都會經由腎臟及糞便排出體外,尤其是以Tc-99m來做甲狀腺掃描時,大腸還是接受輻射暴露最高的器官呢!至於(C)選項中的有機化,指的是當碘進入甲狀腺細胞所為成的濾泡後,就會和裡面的甲狀腺球蛋白結合,因為甲狀腺球蛋白富含了許多酪胺酸tyrosine,接下來再經由酵素的作用下,形成含有1個碘的monoiodotyrosine(MIT),或者是含有2個碘的diiodotyrosine(DIT),在濾泡裡兩個DIT會形成T4,DIT和MIT則形成T3,這樣將碘分子由無機的狀態變成和酪胺酸結合的有機狀態,就稱為有機化,而Tc-99m雖然能騙過NIS進入甲狀腺內,不過遇上專一性超級高的酵素系統,馬上就會被認出來,因此接下來就會被排出甲狀腺外,無法完成有機化的動作。


52.99mTc-MAA肺灌注造影中,MAA主要代謝器官為何? (A)腎 (B)腸道 (C)肺 (D)肝脾

這題和98年第1次高考第79題是一樣的,Tc-99m MAA顆粒的清除有三個管道,首先血液中的酵素會將其溶解,第二呢由於呼吸的動作會擠壓到微血管使其中的顆粒被擠壓而通過微血管,第三由肺部的血壓也會將顆粒給推出,因此MAA的顆粒會逐漸的通過肺部的微血管,進入血液循環裡,這時候這些MAA顆粒就會被體內的網狀內皮系統RES給清除掉,因此絕大多數的Tc-99m MAA都會經由肝臟代謝,也就是被肝臟中的Kupffer's cell給分解掉,至於剩下的Tc-99m結合剩餘氨基酸的部分則主要是經由腎臟給排泄掉,大致上來說,Tc-99m MAA在肺部的有效半衰期為2-3小時,以Tc-99m MAA的物理半衰期是6小時來計算,還可以得知Tc-99m MAA的生物半衰期約為3~6小時,因此這題的答案是(D)肝脾。


53.下列核醫腎臟造影放射製劑中,何者靜脈注射後,protein binding百分比最低? (A)99mTc-DMSA (B)99mTc-DTPA (C)99mTc-MAG3 (D)131I-OIH

核醫用於腎臟造影的放射藥物請參考97年第2次高考第11題,裡面提到:
(A)Tc-99m DMSA在經由靜脈注射後,和血漿中的蛋白質會呈現鬆散的結合,在注射後1小時有75%的結合,在24小時後則增為90%;
(B)Tc-99m DTPA和蛋白質結合的比例約5%;
(C)Tc-99m MAG3和血漿中的蛋白質結合比例約90%
(D)I-131 OIH和血漿中蛋白質的結合比例約為70%,
因此答案是(B)Tc-99m DTPA。


54.下列何者不是99mTc-sestamibi造影之適應症? (A)副甲狀腺掃描 (B)癲癇症病灶之偵測 (C)心肌血流灌注造影 (D)甲狀腺癌復發之偵測

關於Tc-99m MIBI的基本資料請參考99年第2次高考第10題,這個藥物最初開發出來的時候是為了想取代Tl-201來作(C)心肌血流灌注(參考95年第2次高考第73題),由於Tc-99m MIBI是結合在粒線體的內膜上,因此理論上一些功能亢進以及腫瘤細胞因為活動力旺盛,細胞內粒線體的數量應該會比較多,應該也會攝取較多的Tc-99m MIBI,於是後來發現在乳癌偵測上也有不錯的效果(參考SNM乳房閃爍攝影程序指南以及2.5.5.1.2擴散及與粒腺體結合),還有(A)副甲狀線檢查方面也能派的上用場(參考在核醫的檢查中所寫的"副甲狀腺掃描"以及97年第2次高考第34題),至於(D)甲狀腺癌復發之偵測,基本上這個部份我比較不能確定,如果說是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這部份請參考98年第1次高考第42題,不過目前還是使用放射碘I-131或I-123來作檢查為主,Tc-99m MIBI還可以用於甲狀腺髓質癌的偵測,這部分可參考94年第1次高考第42題,不過效果並非很好就是了。在選項中(B)癲癇症可以用Tc-99m HMPAO、Tc-99m ECD以及F-18 FDG來偵測(參考100年第2次高考第26題),是不能用Tc-99m MIBI來診斷的。


55.使用99mTc-sulfur colloid進行肝臟造影是藉下列何種細胞攝取? (A)Kupffer細胞 (B)平滑細胞 (C)肝細胞 (D)上皮細胞

96年第1次高考第1題以及97年第2次高考第7題裡頭有對Tc-99m SC這個藥物的發展沿革有很清楚的介紹,由於它是一種顆粒狀的藥物,因此如果從靜脈注射,那麼利用體內網狀內皮系統會吞噬外來物的特性,就可以用來作肝、脾以及骨髓的檢查(99年第1次高考第23題),如果是採皮下注射,那麼藥物就可以順著淋巴系統流動而作一些淋巴方面的檢查,例如黑色素瘤的淋巴攝影以及前哨淋巴結檢查(98年第2次高考第66題),另外還有一種沒什麼人在做的檢查,就是用Tc-99m SC來作腸胃道出血的檢查(99年第2次高考第40題),另外在核醫導讀的2.5.5.4吞噬作用Phagocytosis中也大致的說明了肝臟的(A)Kupffer細胞是以吞噬作用的方式來攝取Tc-99m SC。


56.下列關於腎功能圖的敘述何者錯誤? (A)正常腎功能圖分成三段 (B)腎動脈狹窄病患,第二段會較平緩 (C)急性腎小管壞死和尿道狹窄所引起的閉塞,會使第三段平緩 (D)腎結石會使第一段更陡峭

關於腎臟到底是如何形成尿液的生理學可以參考一下99年第2次高考第13題,至於腎的功能圖可以參考95年第2次高考第4題
我們所說的腎圖,就是記錄放射性藥物從進入腎臟到排出過程的time-activity曲線圖,在大部分的書籍中都傾向於將這曲線圖劃分為3個區段,第1段是藥物一開始進入腎臟的時期,由於藥物被血流快速的帶進腎臟,此時腎臟雖然已經開始在排泄藥物,不過由於排泄的速率比不上進入的速率,因此在圖形的表現上就會是一陡峭上升的斜線,這一段大約是在注射後的0~60秒之間,我們會稱這個階段為血管相,第2段是腎臟在藥物進入腎臟後,位於腎臟皮質的腎絲球正快速將藥物濾出進入近曲小管的階段,因此在圖形的表現上就會是一緩慢上升的曲線,我們會稱這個階段為分泌相,這個大概是在1~3或者是5分鐘所發生的事,第3段則是真正進入排泄的階段,我們在圖形上會看到曲線緩慢的下降,我們稱之為排泄相,因此在血管相是反應出腎的血流,分泌相是腎的血流和分泌的功能,排泄相則是反應出新生尿液的排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藉由觀察患者的腎功能圖,來判斷腎臟大概是哪裡出了問題,如果說在第一段的曲線比較平緩,代表藥物進入腎臟的速度較慢,那麼就有可能是腎動脈狹窄導致藥物不易進入,當然如果是因為注射藥物的速度太慢,沒有採取bolus彈丸式注射,例如當患者的血管真的太小條,打太快可能會爆掉的情況,就只能慢慢注射而出現如下圖一般的情況,此時就無法斷定第一段曲線的平緩的真正原因,如果說第一段的曲線是呈現快速上升然後下降的情況(如圖二),那麼通常代表腎衰竭的情況,患者的腎臟只是在血液剛流過時出現高活性,接下來因為根本就無法代謝藥物,因此只能放任血液流過,甚至是因為腎臟沒有功能,身體供應腎臟血流量會變得極少的情況,此時整個腎圖的最高值會出現在1分鐘內。
在第二段的曲線中,大致上我們是看它的高度,當高度越高,代表腎功能越好,反之越低則越差,一般來說整個腎圖曲線的最高峰都出現於此時期,我們也通常用第2~3分鐘的波峰來計算腎絲球過濾速率。
第三段反應的是排泄的狀況,在96年第2次高考第61題有一些腎圖的範例可供參考,如果說此段的曲線不是下降而是呈現高原狀或是下降的太慢,通常都是排泄出了問題,導致藥物累積在腎臟,例如輸尿管結石的情況。
因此這四個選項中,(A)正常腎功能圖分成三段是正確的;(B)腎動脈狹窄病患,應該主要是反應在第一段會較平緩,不過由於藥物進入變慢,連帶的也會使第二段變平緩,所以也是沒錯;(C)急性腎小管壞死和尿道狹窄所引起的閉塞,前者會因為腎小管失去作用,使得腎絲球過濾液的水分不會被再吸收,造成尿量大增,導致來不及排泄而會使第三段平緩,後者則是因為尿道狹窄使排泄受阻而讓曲線平緩,所以這個選項也是對的;(D)腎結石是會使第三段平緩,所以這個敘述是錯誤的。

圖一
圖二

57.接受99mTc-DTPA氣化噴霧肺通氣檢查(ventilation study)時,正常人肺臟的生物半衰期為0.75小時,而吸菸者的生物半衰期為何? (A)較長 (B)較短 (C)沒影響 (D)因無法排出,生物半衰期無限長

在我們醫院,肺通氣檢查是先讓病患吸入Tc-99m DTPA的氣霧粒子,這部份請參考98年第1次高考第20題。就目前一些已知的統計結果顯示,如果利用Tc-99m類的藥物做肺通氣檢查的話,肺部在清除這些藥劑時會因為肺泡-微血管通透性的改變而導致清除的速率產生變化,在正常人的情況下,吸煙者的清除速率會大於不吸煙者,因為煙霧的長期刺激下使得肺部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況,因而導致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因此清除的速率才會提高,另外在一些有病的情況裡,例如慢性肺間質疾病或是肺部發炎狀態下的ARDS急性呼吸困難症候群,以及肺囊腫性肺炎,他們會因為肺泡-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而導致Tc-99m DTPA aerosol清除速率更快,另外99年第1次高考第45題也對吸煙者或是一些肺部疾病患者在肺泡-微血管通透性的變化,做了很詳細的敘述,因此答案是(B)較短。


58.EKG gated radionuclide ventriculography 檢查時,下列血球標幟(blood cell labeling)方法中何者效率最高? (A)體外標幟法 (B)體內標幟法 (C)改良式體內標幟法 (D)都差不多

關於紅血球標幟的方式請參考96年第2次高考第4題
(A)體外標幟法,In Vitro法標幟的效率大約是在95%以上;
(B)體內標幟法,In Vivo法整個的標幟效率大約是85~95%;
(C)改良式體內標幟法Modified in Vivo法標幟的效率為90~93%
我再補充一些不同參考資料對於Tc-99m紅血球標幟的論述:
體外標幟法:
這項作法是先將血液抽出後,以ACD檸檬酸鹽或heparine肝素當作抗凝劑,然後和亞錫離子溶液混合,經過5分鐘後,會加入hypochlorite次氯酸鈉將未作用完畢的亞錫離子氧化掉,接下來再加入Tc-99mO4-,混合20分鐘後就完成了標幟的工作。在這一連串的過程裡,亞錫離子會經由特殊的運輸系統進入紅血球內,然後應該是和血球內的蛋白質結合在一起,接下來所添加的次氯酸鈉可以將未作用完的亞錫離子氧化,這樣紅血球細胞間的亞錫離子就會氧化成+4價,不再能扮演還原劑的角色,而且因為次氯酸鈉無法通過紅血球的細胞膜,因此已經進入紅血球內的亞錫離子就不受影響。接著所加入的Tc-99mO4-則又藉助另一套運輸系統(band-3 protein運輸系統)進入紅血球內,這時候Tc-99mO4-就會被亞錫離子還原,而結合在紅血球內的蛋白質上,不會再擴散出去。於是乎這樣就完成了紅血球的標幟工程,這些標幟好的紅血球就可以拿來做一系列跟體內血球分佈有關的檢查,例如左心室的搏出分率、消化道出血、下肢靜脈攝影以及肝臟血管瘤等等。這樣的體外標幟方式,效率可達98%,而接受輻射劑量最大的器官則是脾臟。
體內標幟法:
這項作法是先將PYP kit注射進靜脈裡,接下來等20~30分鐘後,再由靜脈注射Tc-99m,這樣的標幟法相當方便,有些學者宣稱紅血球的標幟效率高達96%,不過事實上也有學者認為效率並沒有那麼高,尤其是由靜脈所注射的Tc-99m,在尚未擴散進入紅血球之前,就有可能會被身體吸收而出現在甲狀腺、唾液腺、胃黏膜以及細胞間質的體液中,這些對於要進行消化道出血的檢查時,都會造成相當大的困擾。
改良式體內標幟法:
顧名思義就是要改善體內法的缺點而做的修正,這種方式的標幟效率理論上應該會比較好,大約是在90%以上,主要與體內法不同之處在於標幟時並不是經由靜脈注射來將Tc-99m注入,而是先將Tc-99m置於含抗凝血劑的屏蔽容器裡,然後將血抽入容器內,反應10分鐘後再將血液注射回去,這樣的方式由於將Tc-99m與紅血球的反應空間侷限在鉛屏蔽的容器內,因此就不會出現像體內法那樣高的身體背景活性。
因此這些紅血球的標幟方法裡,體外法的標幟效率最高,但是最麻煩,體內法的方法最簡單,但是標幟效率卻最低,因此答案是(A)體外標幟法。


59.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中,下列那一部分之濃度被設計為不足量,以達到競爭性反應的目的? (A)抗體(antibody) (B)標記抗體(radiolabeled antibody) (C)抗原(antigen) (D)標記抗原(radiolabeled antigen)

這題其實考過蠻多次了,在放射免疫分析RIA的方法裡,是將放射性(多半是I-125)標記在與待測物相同的抗原上,讓待測物與放射性標記抗原去競爭有限的抗體結合位置,因此稱之為競爭法,也就是說當待測物的濃度(數量)約高,結合在抗體的數量就越多,因此最終可測得的放射活性就越低。
在IRMA的測量方式裡,是先以理論上無限制的抗體來抓住待測抗原,然後再以放射性標幟的抗體來與這個抗原抗體複合物接合,因此抗原的濃度越高,最後測得的放射活性就越高。
因此在RIA的競爭法裡,是採用(A)抗體(antibody)不足量的設計。


60.IRMA檢查,當抗原的濃度高於某範圍時,測量到的放射性強度會下降,這種效應稱為: (A)decreasing effect (B)hook effect (C)convergent effect (D)artificial effect

這題可以參考91年第1次高考第51題的資料,理論上在IRMA的測量方式裡,抗原的濃度越高,形成的抗原抗體複合物就會越多,那麼就能夠和越多的放射線標幟抗體結合,因此所測量到的放射計數值就會越高。不過如果理論上在IRMA實驗設計上可以是無限制的抗體結合位置,在面臨極度誇張的高濃度抗原時,就會因為所有的結合位置都被佔滿,因此能夠形成的抗原抗體複合物的總量就不會再增加,因此所得的計數值也就維持在最高值,這時候如果再增加抗原的數量,這時候反而會干擾到放射性標幟抗體的結合能力,因而使測量的數值出現下降的趨勢。在抗體與抗原的結合過程裡,靠的是氫鍵、靜電力、凡得瓦力等,在立體結構吻合的狀態下,才能夠穩固的結合,因此當抗原過多時,就會因為阻礙了放射標幟抗體與抗原抗體複合物的可結合位置,因而可視之為雜質,由於這些雜質的存在,導致放射標幟抗體的結合力下降,反應在測量的結果時,就會出現測量值低於實際值的情況,因此這種數值下降的情況,就稱之為(B)hook effect。